1)中心性发绀:特点是发绀分布于周身皮肤粘膜,皮肤温暖。又可分为两种:
①心性混血性发绀:见于有右→左分流的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缺,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其发绀产生是静脉血未经肺氧合即经异常通道分流混入体循环动脉血中。
②肺性发绀: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疾病,如呼吸道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其发生机制是肺活量降低,肺泡通气减少、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与弥散功能障碍,使肺氧合作用不足;
2)周围性发绀:特点是发绀见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皮温低,经按摩、加温可消失。又可分两种:
① 淤血性发绀:(体循环淤血)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② 缺血性发绀:动脉供血不足:见于严重休克,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肢端发绀症、严重受寒等。
(3)混合性发绀:上述两类发绀并存,见于全心衰竭。
1.舒张早期奔马律
为最常见的一种奔马律。由于发生在舒张期较早期即在S2之后,故通常称为舒张早期奔马律。也叫室性奔马律。因为它实际上是由病理性S3与S1、S2所构成的节律,故又称第三心音奔马律。
(1)常见病因:常见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二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2)产生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心肌张力减低,心室壁顺应性减退,在舒张早期心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时,引起已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所致,故也称室性奔马律。
(3)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强度较弱;③出现在舒张期即S2后;④听诊最清晰部位,左室奔马律在心尖部,右室奔马律在胸骨下端左缘;⑤呼吸的影响,左室奔马律呼气末明显,吸气时减弱;右室奔马律吸气时明显,呼气时减弱。
(4)临床意义:舒张早期奔马律反映左室收缩功能严重低下,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
协和习题45.舒张早期奔马律的组成的是
A S3与S1、S2
B 病理S3与S1、S2
C S4与S1、S2
D 病理S4与S1、S3
E S4与S2、S3
45.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