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9|回复: 2

[试题交流] 2019临床执业医师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六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2 08: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昭昭医考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A型题】

  1.发热是指:

  A. 机体产热功能障碍所致的病理过程

  B.机体散热功能障碍所致的病理过程

  C.体温调定点上移所致的病理过程

  D.体温调定点下移所致的病理过程

  E.体温超过正常值0.5℃

  2.发热体温上升期:

  A.皮肤温度高于调定点

  B.中心温度高于调定点

  C.皮肤温度高于中心温度

  D.皮肤温度低于中心温度

  E.皮肤温度等于中心温度
3.发热机制的共同中介物质是:

  A.发热激活物

  B.内生致热原

  C.中枢发热正调节介质

  D.中枢发热负调节介质

  E.甲状腺

  4.决定脂多糖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

  A.O-特异侧链多糖

  B.核心多糖

  C.脂质A

  D.蛋白质

  E.核酸

  5.退热期体温调节的特点是:

  A.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产热大于散热

  B.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散热大于产热

  C.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产热大于散热

  D.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散热大于产热

  E.体温调定点无变化,产热与散热处于平衡状态

  6.热惊厥发生的可能机制是:

  A.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B.先天性体温调节中枢疾病

  C.大脑皮质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降低

  D.大脑皮质兴奋,皮质下中枢亦兴奋

  E.大脑皮质抑制,皮质下中枢亦受抑制

  7.高热患者容易发生:

  A.水肿 B.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渗性脱水

  8.输液反应出现发热的原因多数是:

  A.药物毒性反应

  B.外毒素污染

  C.内毒素污染

  D.病毒污染

  E.真菌污染

  9.发热体温上升期产生畏寒的机制是:

  A.外界温度急剧下降

  B.中心温度急剧下降

  C.调定点低于皮肤温度

  D.皮肤血管收缩致皮肤温度降低

  E.皮肤血管扩张致皮肤温度升高

  10.机体体温昼夜变化的规律是:

  A.早晨最低,中午最高

  B.中午最低,傍晚最高

  C.早晨最低,深夜最高

  D.早晨最低,傍晚最高

  E.傍晚最低,早晨最高

  11.发热时患者不出现:

  A.呼吸加深加快

  B.食欲增加

  C.口干

  D.全身酸痛

  E.尿量减少

  12.高热骤退时,患者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呼吸加深加快

  B.抽搐

  C.烦躁不安

  D.虚脱

  E.心力衰竭

  13.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

  A.心肌梗死 B.过敏反应

  C.细菌感染 D.病毒感染

  E.恶性肿瘤

  14.下列哪些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5.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16.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体温升高属于:

  A.发热

  B.过热

  C.生理性体温升高

  D.病理性体温升高

  E.其他

  17.发热的体温下降期的最突出特点是:

  A.自觉酷热

  B.排汗多

  C.皮肤干燥

  D.皮肤血管扩张

  E.鸡皮

  18.IL-1是:

  A.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分泌的多肽类物质

  B.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酶

  C.由单核细胞等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D.巨噬细胞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E.内皮细胞分泌的核转录因子

  19.哪种物质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20.某疟疾患者突起畏寒,寒战,体温39℃,此时体内的变化是由于:

  A.散热中枢兴奋

  B.产热中枢抑制

  C.调定点上移

  D.皮肤血管扩张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21.某肺炎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关于此时患者体温调节过程的变化,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产热中枢的抑制

  B.散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D.皮肤血管扩张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

  22.发热与过热的本质区别在于: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体温调节障碍

  C.体温调定点上移

  D.散热障碍

  E.产热器官异常

  23.过热见于:

  A.妊娠期 B.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病毒感染

  E.高温中暑

  24.传染性发热见于:

  A.心肌梗死

  B.药物性荨麻疹

  C.急性白血病

  D.寄生虫感染

  E.血浆中原胆烷醇酮增高

  25.属于内生致热原的物质是: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C.分枝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D.病毒所含的血细胞凝集素

  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26.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A.干扰素

  B.肿瘤坏死因子

  C.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D.内毒素

  E.白细胞致热原

  27.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28.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脊髓

  29.多数发热的发病学第一环节是:

  A.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B.皮肤血管收缩

  C.骨骼肌紧张寒战

  D.体温调定点上移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30.不属于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是:

  A.内毒素 B.前列腺素E

  C.环磷酸腺苷 D.CRH

  E.NO

  31.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正常,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3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正常,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33.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正常,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34.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A.增加前列腺素

  B.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C.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5.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

  A.扩张血管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C.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

  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

  36.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参 考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B
A
E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C
C
B
B
A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E
C
E
D
E
D
B
D
A
A
31
32
33
34
35
36




A
D
E
B
C
B



备考加微信:75798516   分享更多考试信息及试题。
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www.exam76.com



关注微信,不定期送精品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