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特殊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槿皮(附:土槿皮、木槿花、木槿子)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茎皮。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大肠经。

【功效】杀虫治癣。

【临床应用】用于皮肤疥癣等症。

本品有杀虫止痒的作用,以治皮肤疥癣,一般多作外用,以木槿皮浸液磨雄黄,治疥疮;用醋调涂可治顽癣。

【处方用名】木槿皮、川槿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外用适量。

【附药】1、土槿皮:为松柏科金钱松的根皮。杀虫治癣的作用较木槿皮强,为目前治疗体癣、脚癣等症的常用药物。有毒,只供外用。

2、木槿花:又叫白槿花。即木槿的白色花。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治痢疾、泄泻、白带等。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或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3、木槿子:即木槿的果实。性味苦平。功能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一般用量为三钱至四钱,煎服。

【方剂举例】一号癣药水(经验方):土槿皮,大枫子肉、地肤子、蛇床子、硫黄、白薛皮、枯矾、苦参、樟脑、酒。外治手癣、足癣等症。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

《本草纲目》:「治亦白带下,肿痛疥癣。」

《本草纲目拾遗》:「杀虫,为治癣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绿矾
【药用】本品为含硫酸亚铁的矿石,或化学制品。

【性味与归经】酸,寒。入肝、脾经。

【功效】燥湿,杀虫,补血。

【临床应用】1、用于湿疹,疥癣。

本品有燥湿、杀虫、止痒作用,治疗湿疹、疥癣时,可用本品研末外搽,或烧汤熏冻。古代文献有用皂矾配楝树子,研末外搽,治白秃头疮,亦取其燥湿、杀虫的作用。

2、用于黄胖病。

黄胖病,大都为钩虫病引起,症见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面黄虚肿等。绿研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临床常与茅朮、厚朴、陈皮、甘草等配伍应用,治黄胖病。

【处方用名】绿矾、青矾、皂矾、绛矾(?成绛色)。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厘至一分,和丸内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绛矾丸(验方):绿矾、厚朴、甘草、红枣、茅朮、陈皮治黄疸腹胀,面浮足肿。

【文献摘录】《新修本草》:「疳及诸疮。」

《大明本草》:「喉痹虫牙口疮,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服,疗肠风泻血。」

《本草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樟脑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樟科植物樟树的木材及枝叶经蒸馏精制而成的结晶。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毒。入心经。

【功效】外用除湿杀虫,散肿止痛。内服开窍辟秽。

【临床应用】1、用于疥癣疮痒及跌扑损伤,瘀滞肿痛等症。

本品有杀虫止痛之功,治疥癣疮痒,可与硫黄、枯矾、苦参、黄柏等配合外用。本品又能散肿止痛,可用酒精配成盯剂外擦,以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

2、用于中恶、卒然昏倒,或热病神识昏迷等症。

樟脑辛香走窜,有类似冰片的芳香开窍和辟秽化浊的作用,治卒然昏倒,或热病神识昏迷等症,可与麝香等配合入散剂或制成丸剂用。

【处方用名】樟脑

【一般用量与用法】内服一分至二分,须与其它药配合制成丸剂用(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樟脑酒(验方):樟脑、乳香、没药、酒。治疹气腹痛。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中恶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辟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硫黄
【药用】本品为天然硫黄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

【性味与归经】酸,温。有毒。入肾、大肠经。

【功效】杀虫,补火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疥癣,阴疽等症。

本品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且有杀虫之功,对于疥癣,可配伍轻粉,大风子等同用;还可外敷阴疽,有消散的功效。

2、用于命门火衰,腰酸膝冷,阳痿,以及肾气不纳所致的喘逆和虚寒腹痛等症。

本品有补火助阳之功,对命门火衰所致的腰酸、阳痿,及虚寒腹痛等症,可与附子、肉桂等配合应用;治疗肾气不纳的喘逆,可配合黑锡、补骨脂、葫芦巴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便秘。

【处方用名】硫黄(与豆腐同煮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日量三分至八分,入丸、散。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半硫丸《和剂局方》:半夏、硫黄、姜汁。治虚寒便秘。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药性本草》:「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云:「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

《本草图解》:「主命门火衰,阳气暴绝,阴证伤寒,阳道痿弱,老人虚秘,妇入血结,虚寒久痢,心腹积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炉甘石
【药用】本品为天然产的菱锌矿。

【性味】甘,平。

【功效】明目去翳,收湿敛疮。

【临床应用】1、用于目赤肿烂、目翳等症。

炉甘石有去腐解毒、收湿退翳的作用,可配黄连、朴硝、硼砂、冰片等制成眼药点眼,以治睑缘炎及结膜炎等症,并可疗翳膜孥肉。

2、用于疮疡、湿疹等症。

炉甘石具收敛吸湿的作用,能防腐敛疮,常可与黄柏、滑石、青黛、石膏粉等用于湿疹及疮疡不敛,脓水淋沥。

【处方用名】炉甘石、飞甘石(?,淬黄连等汁后,水飞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外用适量,不作内服。

【方剂举例】炉甘石散《证治准绳》:炉甘石、片脑、黄连、黄柏。治目赤翳障。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儿茶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树的枝干加水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入肺经。

【功效】收湿、敛疮、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疮疡多脓水,久不敛口,牙痛及外伤出血。

本品以外用为主,用于疮疡多脓汁黄水,或久不敛口,以及牙疳溃烂等症,与龙骨、冰片等药配合,能起收湿作用,并有生肌敛口等功效。

此外,本品外用能止血,可用于外伤出血。内服能止泻,还能治泻痢便血等症。

【处方用名】孩儿茶、铁儿茶、珠儿茶、儿茶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包煎。或微炒研粉入丸散吞服,每服一分至三分。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龙骨儿茶散《医宗金鉴》:龙骨、儿茶,轻粉、冰片,为末外用。治皮肤破烂,湿疮。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清上隔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

《本草求真》:「凡一切口疮喉痹,时行瘟瘴,烦躁口渴,并一切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痢,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阴疳痔肿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竭
【药用】本品为棕搁科植物麒麟竭及其同属植物的果实和树干渗出的树脂。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心胞、肝经。

【功效】行瘀,止血,止痛,敛疮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金疮或折跌痰血凝滞作痛等症。

本品能袪瘀行滞、止血定痛,治刀伤或跌扑损伤、瘀滞疼痛等症,常与儿茶、乳香等配合应用。

2、用于疮口不敛等症。

本品外用有收敛防腐保护疮面的作用,能促使疮面愈合,对疮口不合,可以同儿茶、乳香、没药等配合研末外敷。

【处方用名】血竭、麒麟竭

【一般用量与用法】内服三分至五分,入丸散。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血竭散《沉氏尊生》:血竭、大黄、自然铜。治皮骨破折。

【文献摘录】《新修本草》:「疗心腹卒痛,金疮出血,破积血,止痛,生肌,去五脏邪气。」

《海药本草》:「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大明本草》:「敷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皮(附:象牙屑)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象科象的外皮。

【性味】甘、咸,寒。

【功效】敛疮生肌。

【临床应用】用于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本品功专收敛,能生肌敛疮,促使疮面愈合,治溃疡不致,可以本品同珍珠、冰片、血竭、孩儿茶等药研末外敷。

【处方用名】象皮(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外用适量。

【附药】象牙屑:为象牙的屑末。性味甘寒。功能清热定惊,拔毒生肌。适用于痰热惊痫,喉痹肿痛,痈肿疮毒,痔漏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或研细入丸散,或外用。

【方剂举例】珍珠散《张氏医通》:珍珠、炉甘石、唬泊,龙骨、赤石脂,钟乳石、朱砂,麒麟竭、象皮。治外症溃烂不长肉。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松香
【药用】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树脂。

【性味】苦、甘,温。

【功效】生肌止痛,燥湿杀虫。

【临床应用】用于痈疖,疥癣等症。

本品通常作为外用药,治痈疖、疥癣湿疮瘙痒等症。治痈疖,可与蓖麻子、东丹等配用;治疥癣湿疮,可与轻粉、麻油等配用。

【处方用名】松香

【一般用量与用法】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千捶膏《经验方》:松香、蓖麻子、轻粉、东丹、银朱,茶油。外治痈、疖、疔等。

【文献摘录】《本经》:「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

《药性本草》:「煎膏,生肌止痛,排脓袪风,贴诸疮、脓血?烂,塞牙孔杀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铅丹
【药用】本品为纯铅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铅。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有毒。入脾、肝经。

【功效】外用拔毒生肌;内服杀虫,截疟。

【临床应用】用于疮疡多脓。

本品主要外用于散剂及膏药中,能与植物油化合,为制膏药的基础剂,有较好的解毒收敛作用。如经验方红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钱、升丹一钱),调入油膏内,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溃疡不敛。

此外,内服小量可坠痰截疟,又可用于虫积腹痛,因本品有毒,故目前临床上极少应用。

【处方用名】铅丹、黄丹、广丹、东丹

【一般用量与用法】内服一分至二分,入丸散。不可过量,以防中毒。外用适量。

【文献摘录】《本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

《药性本草》:「煎膏用止痛生肌。」

《本草衍义》:「治疟及久积。」

《本草纲目》:「坠痰杀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