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m33100

[试题交流] 儿科小总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昭昭医考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氧。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上评价刚出生婴儿状况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对生后1分钟内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等五项指标评分(注意里面没有体温,跟体温没有关系),五项指标每项2分,共10分评分越高,表明窒息程度越轻。8~10分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二、治疗
1.ABCDE复苏方案  
A(airway):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首要)  
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进行动态评价。
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之中。(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评估三大指标)
高薪”招募网络兼职医生
回复 引用 举报泼油漆  给这篇贴子作者送鲜花! 给这篇贴子作者扔鸡蛋! 举报 使用道具 TOP
当前离线 东野巴人

加关注
发私信
仁者爱医
积分10
帖子168
鲜花170  
职称医师
实名认证
我爱企鹅
持之以恒LV4
对东野巴人使用狗仔卡
21楼
发表于 2013-7-5 12:40 | 只看该作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
1.轻度 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
2.中度 出生24至72小时症状最明显,出现惊厥
3.重度 72小时以上症状最明显,出现昏迷。(注意出现那个表现就是哪一个度)
二、治疗
1.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纠正低血压。补液。
2.抗惊厥治疗 苯巴比妥钠(新生儿期止惊首选药)注意:不是苯妥英钠(洋地黄中毒)
             地西泮(年长儿首选)
3.脑水肿治疗 首选甘露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儿黄疸
了解: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所以要尽快治疗。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多。
  (新生儿8.8mg/(kg.d)   成人3.8mg/(kg.d))
原因如下:助理不做要求
(1)红细胞数量过剩  (2)红细胞寿命较短  (3)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差
4.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助理不做要求:这里首选要明白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胆红素在胆内贮存,进食后分泌到肝内,再通过门静脉进入到肠道,然后再返回到肝脏的循环。由于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还原成胆原素,所以出现生理性的黄疸。
二、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黄疸特点        病理性黄疸特点
一般情况        良好        不好
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以内
消退时间        5~7天后逐渐消退         >2周  早产>4周
血清胆红素        足月儿<205μmol/L(12mg/dl)
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呵呵:都是<        足月儿>205μmol/L(12mg/dl)
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都是>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μmol/L(5mg/dl)        >85μmol/L(5mg/dl)
总结:
生理性:一般情况好;2-5日出现;出现晚,消退快(1-2周);胆红素指标,小于205或12。
病理性:一般情况差;于24小时内出现;出现早,消退慢( >2周),或者退而复现,伴有疾病表现;胆红素大于205或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多数母为O型,子为A或B型(这个必须记住)
Rh血型不合,症状较重,主要见于母亲为Rh阴性,子为Rh阳性。
一、临床表现
1.黄疸 Rh溶血病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而ABO溶血病者多在第2~3天出现黄疸。
2.贫血 由于红细胞被破坏,血色素下降而引起。(以前讲过只要出现黄疸+贫血,就是溶血性贫血)
3.肝脾大 肝脾大多见于Rh溶血病,ABO溶血病肝脾大较少。
4.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严重并发症,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组织结合产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如嗜睡、反谢减弱、肌张力减低。
二、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常规检测母、子血型,若母为O型或Rh阴性时应检查父亲血型
三、治疗
1.光照疗法(首选):是目前应用最多而安全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核黄疸,但不能阻止溶血的发展,所以只用于症状轻的。
2.换血疗法 用于症状重的,只要题干里出现了合并症,就要采用换血。
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症状严重);
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0.7mg/dl)者;
③总胆红素已达到342μmol/L(20mg/dl)者;
④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者
⑤早产儿儿需采用换血的血清胆红素临界值:这里有个技巧,小儿的体重去掉两个零就是了,如 体重为1500g的早产儿需采用换血的血清胆红素临界值就是15mg/dl
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
Rh溶血病应采用Rh系统与母亲同型(Rh阴性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也是一个容易出现黄疸的疾病
一、病因
1.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等G 一杆菌。
2.感染途径:(助理不做要求)
(1)产前感染 母孕期感染,血内有细菌时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又称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 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或胎儿能过产道时吸入引起感染
(3)出生后感染 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由脐部进入引起感染,也可以由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血液。
二、临床表现
反映底下,不吃、不哭、不动、体温有高有正常等
1.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
2.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注意新生儿溶血是没有出血的)
3.休克、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大理石样花纹=新生儿败血症)
4.肝脾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大
实验室检查:首选血培养。
三、治疗
抗菌疗法用药原则:①早用药。②静脉给药。③联合给药。④疗程要足。一般1~2周,重症2~3周。严重:输血、纠正酸中毒、吸氧,减轻脑水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故名思意就是冷损伤引起的新生儿皮肤硬肿)。
一、临床表现
不吃、不哭也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五不一低下”)
1.低体温 常降至35℃ 轻症为30~35℃;重症<30℃
2.硬肿 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
     助理不做要求: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

程度        硬肿范围        体温(肛温)
轻度        <50%             3 0~35℃
重度        >50%              <30℃
二、治疗
1.复温 是治疗新生儿低体温的关键,
  轻度(肛温>30℃)置于30~34℃暖箱,力争使患儿6~1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重度患儿(<30℃) 则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复温不能快),每小时提高箱测温1℃(不>34℃),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
2.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早期心率低者可用多巴胺。
4.热量和液体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遗传性疾病
                                 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中最常见。
一、临床表现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特征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特殊面容。
1.智能低下
2.生长发育迟缓
3.特殊面容: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根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舌常伸口外,流涎多。
4.皮肤纹理特征:通贯手
5.常伴先天性心脏病
傻子+通惯手=
傻子+皮肤细腻=      21-三体综合征
傻子+先心病=         
(傻子+皮肤粗糙=先天性甲减)
二、细胞遗传学诊断
按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将21-三体综合征患儿分为三型:
1.标准型:最多见,核型为47,XX(或XY),+21。也就是在第21对染色体上多出了一条染色体成为了三条。(正常的为两条),(就变成47了。)
2.易位型
(1)D/G易位 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就是D组中的14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G组的21号染色体上去了,所以染色体的总数没有变,为46条。(14q21q)。
(2)G/G易位 核型为46,XY(或XX),-21,+t(21q21q) 自体易位,就是21对染色体前面的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跑到第二条上去了。(自己给了自己)
G/G易位的下一代患体病机率为100%
3.嵌合体型:常见的嵌合体核型为46,XX(或XY)/47,XX(或XY),+2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助理不做要求)
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
预防主要是做产前三联筛查: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鉴别主要是与先天性甲减相鉴别,只要记住先天性甲减的皮肤是粗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液中大量排出。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个病也是傻子,但和21三体综合征不一样,这个刚生下来不是傻子,而是慢慢变傻的)
一、发病机制
1.典型的主要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蓄积,并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了神经细胞。所以就慢慢变傻了。
由于不能转化为酪氨酸,酪氨酸的作用合成是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所以苯丙酮尿症的患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都会减少,导致毛发变黄变白。
苯丙氨酸及其酮酸从尿液中大量排出,所以尿液有一种特殊鼠尿臭味。
2.非典型的主要是四氢生物喋呤缺乏,它是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
二、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最为突出,也是苯丙酮尿症最突出的症状。
2.外观  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
3.尿和汗液有特殊鼠尿臭味    (鼠尿臭味+智力发育底下=苯丙酮尿症)
三、诊断
1.新生儿期筛查: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2.较大婴儿和儿童的初筛: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
3.尿蝶呤分析:可以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四、治疗
主要是通过饮食治疗:低苯丙氨酸饮食。(淀粉、蔬菜水果为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一、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
1.胸腺 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T细胞的场所。如果胸腺发育不好,那么就容易感染,到3-4岁胸腺影在X线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2.T细胞 足月儿出生时血中T细胞即达成人水平。其靶细胞为CD4细胞(CD4见于艾滋、结核)。
3.细胞因子 小儿T细胞分泌的IL-4及LFN-γ约在3岁以后达成人水平。
二、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
1.骨髓和淋巴结 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B细胞成熟场所
2.B细胞 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就是由B细胞介导的。它比T细胞发育较晚。
3.免疫球蛋白 是B细胞的产物,分为:IgG、IgA、IgM、IgD、IgE,
只有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别。(IgG通过胎盘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生出后3开始下降,6个月完全消失。8-10岁又达成人水平。
如果出生时血清IgM>0.3g/L,表明胎儿在宫内受过非己抗原的刺激。
三、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1.吞噬作用 胎龄34周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己成熟了。新生儿期吞噬功能呈暂时性低下的改变
2.补休系统 一般在生后6~12个月时,各种补体成分的浓度及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不是一个病,而是一大堆病,它们共同的表现为反复感染(最易出现),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小儿免疫系统特点
一、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
1.胸腺 是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T细胞的场所。如果胸腺发育不好,那么就容易感染,到3-4岁胸腺影在X线上消失,到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2.T细胞 足月儿出生时血中T细胞即达成人水平。其靶细胞为CD4细胞(CD4见于艾滋、结核)。
3.细胞因子 小儿T细胞分泌的IL-4及LFN-γ约在3岁以后达成人水平。
二、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
1.骨髓和淋巴结 骨髓既是造血组织,又是B细胞成熟场所
2.B细胞 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就是由B细胞介导的。它比T细胞发育较晚。
3.免疫球蛋白 是B细胞的产物,分为:IgG、IgA、IgM、IgD、IgE,
只有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别。(IgG通过胎盘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生出后3开始下降,6个月完全消失。8-10岁又达成人水平。
如果出生时血清IgM>0.3g/L,表明胎儿在宫内受过非己抗原的刺激。
三、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1.吞噬作用 胎龄34周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己成熟了。新生儿期吞噬功能呈暂时性低下的改变
2.补休系统 一般在生后6~12个月时,各种补体成分的浓度及溶血性达到成人水平。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不是一个病,而是一大堆病,它们共同的表现为反复感染(最易出现),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4: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野巴人 于 2013-7-19 14:26 编辑


风湿热
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全身免疫性炎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 有些抗性链球菌的抗体可以导致II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主要)。也可以导致III型变态反应性组织损伤(部分)
2.自身免疫
二、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        次要表现        链球菌感染证据及表现
心脏炎        发热        ASO和(或)其他抗链球菌抗体阳性。
二尖瓣病变为主
多关节炎        关节痛        咽拭培养或快速链球抗原试验阳性。为游走性大关节病变,膝、腕、肘、踝等
舞蹈病        血沉增快        不自主,伸舌挤眼、歪嘴、皱眉等 
环形红斑        C反应蛋白 阳性         
皮下小结        P-R间期延长        多位于膝、腕、肘、踝等
    老师的记忆技巧:五环星光下  
五(舞蹈病)环(环形红斑)星(心脏炎)光(多关节炎)下(皮下小结)
三、治疗
1.休息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2周,若无心脏受累,2周后就可以正常活动
(2)有心脏炎但无心衰,应卧床休息4周。
(3)心脏炎伴心衰,应卧床休息8周
(4)心脏炎伴严重心衰,        应卧床休息12周
2.清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
3.没有心脏炎的可以用阿司匹林,疗程4-8周
4.有心脏炎时早期用糖皮质激素,疗程8-12周(不能用阿司匹林)
五、预防
预防风湿热复发 用长效青霉素120万U深部肌注。每月一次,不少于5年或到25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