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9-22 0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患者谈话的技巧
1、谈话前有条件最好请患者及家属坐下,让家属知道你重视他们,自我介绍
2、谈话时注视眼神,面带微笑,不卑不亢,家属有意见提出异议时,耐心听他说完,揣摩对方心理
3、交代病情除了把能够预知的说出,末了加句“还有某些无法预知的并发症等”,别把话说死
4、当然上班忙的时候多,注意忙而不乱,切忌张冠李戴,别叫错患者名字
5、对一些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可以适当比喻,一个同事交代胎膜早破时经常说“胎儿就是泡在羊水里的鱼,水干了鱼还能活?”
6、换位思考,我是患者我想知道什么?
1.在做妇科手术时,尽可能画图,让病人一目了然。我习惯于画图,我画出子宫、宫颈和双附件,告诉他们有几种手术方法及手术范围,要切掉什么,保留什么。各自的优缺点,让夫妻双方协商后给我答案;
2.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别急着让其表态或签字。不能象征性的谈完话,就急着签字,我说你们在想想,子宫一旦切了也就没有了。现在人的生活水平高了,生活质量、要求也在提高,保留**的欲望更强。到底切了宫颈对性的影响有没有,有多大,我们也没研究过,没法说。
3.大手术,要反复说,经常沟通。有一例宫颈癌的患者,43岁,IB期,一来的时候,我就告诉家属,这种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并发症多,家属很理解,说,那也没办法,她生病,没有人害她,后来尿留,折腾了月余,家属患者毫无怨言;
4.心理疏导,尤其是紧张的患者,更要疏导。碰到一例结肠癌术后两年,又开**肌瘤的,早上查房时,叫她,反应很冷漠,那样子真的无法形容,我们很吃惊,赶紧疏导,拉着她的手,给她分析,得知她对上次麻醉师很满意,又请原来的麻醉师上了麻药,结果平安出院。
5.有些事,要经常沟通。比如,妇科病人,一入院,要告诉她们,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准备,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什么时候可以翻身,有时候,说一遍不行,查房时问吃了吗,没有啊,没***呢,有些病人围手术期自己禁食时间过长,影响恢复。说一遍不信,她们抱桌老黄历,要多说。
1、有不孕患者在做完B超后发现有**肌瘤问:为什么我会长**肌瘤呢?
我们科的教授查房回答:子宫就像是一块地,里面如果没有种果实,那么长草的机会就大了!
2、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咨询:为什么我的卵巢对那些药反应不良啊?
教授:卵巢的储备就像池塘里面的鱼,鱼多了,加饲料就长了,但池塘的鱼少了,加再多的饲料也只有几条了
3、关于双胎风险
患者:为什么双胎会风险大呢?不是说只有试管婴儿的双胎才危险吗?自然双胎也危险?
教授:双胎风险很高的,你想想,本来人的子宫就是长给一个胎儿的,好比你家那个房子只住一个人,好了,现在你把一个人的房间给两个人住,能舒服吗?总会挤的!!挤多了矛盾就多了!
4、关于试管婴儿发生宫外孕的可能
患者:你们不是把胚胎放到**里面了吗?怎么还会宫外孕?
教授:那个胚胎是个生命啊,就像一个人一样,不是你把他放到哪里,他就会在那里安居乐业的,他也到处走走看哪里更合适他,不小心走到了穷乡僻壤,可能想回到大城市都不容易了
5、取卵手术后
患者:为什么之前看到9个卵泡,最后才取到了5个卵啊?
教授:这个是个取卵率的问题,不是说每个卵泡里面都有卵的,也不是说每个卵泡都能取到卵的,就好像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啊!
此外,通过一个例子说明谈话的一个技巧:
作为医疗双方中的弱势一方,患者缺乏很多医疗信息,除外言语上的简单化和通俗,要切身考虑患者本身的利益。
有很多患者来找我们科的教授看不孕,而教授出国一年刚归国出门诊,门诊中有部分患者是一年多前看过的,教授看了他们的病例发现这些患者这期间的一年没有再复诊或者没有执行以前的医嘱,教授问为什么你们这一年都不过来看病啊?患者回答说教授你这一年出国,所以没有来看。教授就问我不在还有很多其他医生在啊,为什么要一个人看呢?每个医生都是知道怎么处理的,难道我死了你们就都不生孩子了?
我当时在旁边,我听完了以后想,如果我是患者我也会很感激的,毕竟教授直接地考虑了患者本身的需求,而不是单纯责怪病人的不就医,通过极端地假设来说明了主要矛盾是病情本身而不是医生本人!!
其实医疗本身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病情本身,无论是患者或者是医生,这个观念都是要谨记的!!医生特别需要帮患者认识这个问题,这样就能让患者更清楚认识病情,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给病人分析病情并列出解决方案种种时,谈话者就要讲究艺术,潜移默化的把最适合病人的方案突出出来,这就要求之前要对病人及病情有充分了解;这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毕竟,病人不是医生,他她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大多需要我们给做决定,但这个决定做的要像是就是病人自己做的才行。病人的文化素质不一,理解力有差距,所以,对待理解力差的就尽量说得越通俗越好,比如人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宫内残留,你要说手术就是有可能出现,就好像是就是手术造成的,试试这样说呢,有两种可能,a.大部分人流都能一次清干净,但也有异常的,如子宫先天发育不正常,或位置不好等,b.多数都是**蜕膜未排净造成的,告诉病人子宫内膜就像墙皮一样是会剥脱并修复的,人流后要脱下旧衣服,换成新的,如果剥脱不全或排不出去就易引起收缩不好出血。。。不管是画图,还是比喻,只要病人明白,按你的意思做就行。1,产科手术病人术前谈话要清楚交代并发症,但对一个有异常情况必须手术却不愿手术的,告诉人家会有什么大出血,DIC,切除**,孩子有可能畸形等等,病人会越听越怕,甚至生气,说大夫吓唬人,如果这么说呢,告诉病人家属产时的并发症都和妊娠有关,受孕并生产虽说是自然生理过程,但伴随很多凶险,最严重的并发症不管选择什么方式分娩都会存在,而且发生机率非常小,就像买彩票中百万大奖一样少(上面战友说比喻在路上那个被车碰伤的,我不喜欢这样给病人打比喻,本来谈话就够吓人的,还要什么车祸?找些尽量让气氛轻松一些的比喻),这样把问题巧妙的转嫁到妊娠本身上来,病人是不是要易于接受呢,2,妇科的,要因人因病而异,就像一个简单的良性**病变是否子宫切除:同年龄的病人,生活质量要求高的,会尽量要求保留**,而对经济状况差的,要保留的话,就得考虑再次手术费用,所以对两者谈话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者侧重于切除前后的生活质量,后者则是复发后再次手术相关问题。
总之,就是尽可能的让病人理解疾病的本身情况和最适宜的治疗方法,配合治疗,最重要的还要让他她相信你认可你的能力,你想,谁会轻易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交给一个不了解的人呢。
平等原则
无论患者地位、收入、职业,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也无论他有何种疾病,我们都应把他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有人说对艾滋病人要进行特殊的关爱,这是相对目前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而言。我说正确平等的做法就应该是把艾滋病病人当成普通的病人一样,既不歧视,也不过分关注。美国迪斯尼游乐园要求员工接待残疾游客时,不仅要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还不能让他们意识到别人注意到了他们的残疾。“无痕迹服务”,才是平等待人的最高境界。
尊重原则
尊重病人,就要有长幼之分,对于长者尤其要尊重。我们的医生护士都很年轻,对病人要像社会上对邻居、对朋友一样,尊老爱幼,讲礼仪,懂礼貌,而不应认为他是病人,有求于我们,他卑我尊。作为病人他们常常在医生面前会自卑,因为从医学角度讲,医患信息不对称,在医院的特定环境中,他们都对医务人员尊重有加,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病人,创造一种互相尊重的氛围。
保密原则
病人出于治疗疾病不得不暴露某些个人的隐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治病救人是医德,为病人保密更是医疗道德的范畴。珍视这种信任,或者说把病人对自己的信任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来珍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依托。绝不能将病人的隐私,无论这种隐私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齿,也不能作为谈资、笑料向别人传扬。要想到一旦失去病人对你的信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你没有为别人保密的习惯,最好不要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否则会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灵活原则
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事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灵活的处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们病房的作息时间,要求病人晚9点半熄灯,但春节期间就要灵活掌握,否则就不近人情。
语言表达
常言道“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甜言美语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不虚伪,不做作,用这种话来打动病人的心,让病人感到温暖。比如,病人入院时我们面带微笑迎上前去热情主动地将病人送入病房,一迎一送表现出热情。然后对病人说:“您的床位在这里。放好东西,随我来测体重。我再给您介绍环境。”而另外一种是面无表情机械地指指病床:“就是这张床!东西放好,跟我来过称!”试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环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气和态度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使用文明语言如接电话的规范用语应该是:“您好!请问您找谁?”
恰当的称谓在称呼上如果不是“三查七对”时尽量不直呼其名。大多数医护人员非常年轻,有的老人的年龄相当你的祖辈年龄,直呼其名常常会让病人非常不舒服,此时最好称老先生“某老”,“您”。如果知道对方职业是医生、教师等,还可以称其“某大夫”、“某老师”等,或年长的称“老张、老李”,年轻的称“小张、小王”等。关系非常熟悉的三字名字还可以免姓称名,更显亲切。千万不要直呼床号。
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能一味地用医学专业用语,让病人听不懂,弄出麻烦或出笑话。
注意用保护性语言丈夫正在安慰得了不治之症的妻子,他说:“你别着急,咱们花多少钱也要把你的病治好。”可是实心眼儿的护士在一旁说:“这病花多少钱也治不好。”虽然是实话,可效果可想而知。
换位思考有些医护人员在交班时说:某某床死啦。有时声音还特大,影响病人家属情绪。如果我们站在家属的位置上想想这种事就会避免了。
此外,还要注意沟通的及时、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让患者易于接受,便于问题的解决。注意与患者的正常交流不应受个人情绪影响。
非语言交流
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是最直观的。常用和最有效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真诚的微笑对病人极富感染力。病人焦虑的时候,我们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一种安慰。病人恐惧不安,我们镇定、从容不迫的笑容会给病人安全感。恰当的眼神会调节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比如医生查房、护士做临床时如果一进病房环顾每位病人,并说一声“大家好”,这样的眼神不但表达出你的平等待人,让每位病人都感到了你的关切。而且赢得病人对你的普遍尊重。当某个病人非常认真地向你倾诉时,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否则不仅显示出你对病人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失去病人对你的信任。
肢体语言用手势配合语言会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是护理工作经常使用的技巧。当病人行动无力时一个搀扶的动作体现出你的体贴和关爱。当病人伤心落泪时及时递过一张纸巾;当病人高热时,在询问的同时用手触摸一下病人的前额;当你经过病人床旁,顺手帮病人盖盖被子等都能体现出你关切的情感。当病人大声喧哗影响其他人时,用手指压唇的手势比斥责、批评更易被接受。这些小小的动作会拉近和病人的距离。有了这些感情基础,我们的医疗纠纷是不是会减少一些呢。
总之,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是我们以病人为中心,创人民满意医院的必修课。在我们沟通的实践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治病救人,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
如:妊高病的患者问为什么孩子长得比妊娠周数小很多?
老师说:你的孩子现在就是旱地里的苗,地不好,苗怎么能长得壮呢
如:一些绝经后的妇女在门诊要求老师给开一些刺激来月经的药
老师说:你现在的状态就是秋天的庄稼,都结了果了,该枯萎了,非得浇水施肥让它重新开花结果,这不违反自然规律吗?施多了肥还容易烂根。就使你增加得其他疾病的风险。
如:一些超声回报结果**稍小于正常大小,患者问这是否影响怀孕?
老师说:这就像大瓜子和小瓜子,大瓜子表面壳挺大,但瓜子仁小,这种到地里也不一定发芽;而小瓜子表面壳小,但籽粒饱满,它也许就发芽了。每个人也不是长得完全一样,你高鼻梁,他低鼻梁,子宫也是一样,所以不一定你占哪样?
我的导师比较有生活,举得都是常见的例子,很形象生动,患者大部分听了都很明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