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理气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花(附:代代花)
【药用】蔷薇科灌木植物玫瑰RosarugosaThunb.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及乳房胀痛等症

本品气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气而解郁,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痛及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嗳气则舒等症,可配合白残花、佛手片等药同用;对于经前乳房胀痛可配青皮、橘叶、川楝子等同用。

2.用于月经不调,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又入血分,具有和血散瘀作用,治疗月经不调,以及损伤瘀血等症,可配合当归、川芎、泽兰叶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玫瑰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

【附药】代代花:云香科植物代代花的花蕾。性味甘、微苦,平。功能理气宽胸,开胃止呕。适用于胸闷不舒、不思饮食、呕恶等症。一般用量三分至一钱,煎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萼梅(附:白残花)
【药用】蔷薇科小乔木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气解郁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胸闷?痛及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胃纳不佳等症,可配合柴胡、白芍、茯苓、白朮等药同用。

2.用于梅核气

本品能疏肝理气,配合化痰散结之品,苦用于痰气互结、梅核气之症,常与半夏、厚朴等同用。

此外,本草文献记载,本品尚有开胃、解暑、生津作用。

【处方用名】绿萼梅绿梅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

【附药】白残花:即蔷薇花科灌木多花蔷薇的花,又名野蔷薇花。性味苦、涩,寒。归胃、肝经。功能理气和胃。适用于胸腹痞闷,不思饮食,以及口疮口糜之症。一般用量一钱至钱半,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荔枝核
【药用】无患子科乔木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的成熟总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疝气,睪丸肿痛等症

本品药性辛温,专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疗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气,睪丸肿痛的常用要药,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等症

本品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的胃脘疼痛,可与木香同用;若用肝郁气滞的痛经及产后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处方用名】荔枝核(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旋覆花(附:旋覆梗)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Inula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britannica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呕,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噫气,呕吐

本品性善下降,能入脾胃,善于降胃气而止呕噫,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胃失和降所致的噫气呕吐,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2.用于喘咳痰多

旋覆花能入肺经,可化痰饮、下肺气,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的喘咳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证者,当配荆芥、细辛、前胡、半夏等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全福花、金沸花(晒干用)、灸旋覆花(用蜂蜜拌炒,用于咳喘多痰,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本品入汤不易澄净,每能刺喉作痒,须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即旋覆花的地上部份,又名金沸草。性能、主治、用量俱与旋覆花同。

【按语】1.旋覆花,物髓花类,性属沉降,和胃降气止呕,能治噫气呕吐;化痰止咳平喘,能治痰多咳嗽。性味苦辛咸而微温,以诸寒证为宜,归入脾胃肺及大肠,故有以上诸效。

2.旋覆花始载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药店中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古今名用不同,应于了解。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

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旋覆花、生姜、半夏、细辛、前胡、荆芥、赤芍、甘草、枣子。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强筋急,时发寒热。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肉死,目中眵?,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之。」

《本草衍义》:「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赭石
【药用】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的矿石。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降气止呕定喘,凉血止血,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1.用于噫气,呕吐及喘嗽等症

本品质重沉降,有降逆下气的功效,既能降胃气、止呕噫,又能降肺气、定喘嗽,用治噫气、呕吐,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药配合应用,用治肺肾两虚所致的气逆喘息,可与党参、山茱萸等同用。

2.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本品能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常与芍药、地黄等药配伍应用;若治崩漏,可与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同用。

3.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等症

本品性寒沉重,能济肝火、平肝阳,对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耳鸣等症,常与龙骨、牡蛎龟板、白芍、怀牛膝同用。

【处方用名】代赭石(打碎生用,用以降逆)、?代赭石、?赭石(?后醋淬用,用以收敛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生用须先煎。

【方剂举例】镇肝息风汤(《衷中参西录》):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怀牛膝、天冬、玄参、杭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等症。

震灵丹(《和局方剂》):代赭石、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五灵脂、朱砂、乳香、没药。治妇女崩漏,带下日久,久泻久痢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香
【药用】瑞香科乔木沉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及白木香A.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降气止呕,温肾纳气,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呕吐呃逆。

沉香质重沉降,功能温中降逆,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之症常配合陈皮、半夏等药同用。

2.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

沉香性温达肾,又能温肾助阳,对下元虚冷、肾不纳气的虚喘,疗效颇佳,可与附子、补骨脂、五味子等同用。

3.用于胸腹胀痛。

沉香芳香辛散,温通祛寒,能行气止痛,常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可配合木香、乌药、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沉香、海南沉(劈开,打成丝条用)、沉香粉(研成细粉)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入煎应后下。研末冲服,每次0.5--1g。亦可用原药磨汁服。

【按语】沉香,能沉于水,而气味芳香,故以为名。味苦质重,药性沉降,功能降逆以止呃,纳肾而平喘;辛香而温,又善行通,故尚能温中以散寒,行气以止痛。

【方剂举例】沉香坠痰丸(《证治准绳》):沉香、木香、青皮、半夏、槟榔。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

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沉香、乌药、木香、槟榔。治冷气攻冲,心腹作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香
【药用】桃金娘科乔木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花蕾或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脾、肾经。

【功效】降气止呃,温中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呃逆,呕吐等症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2.用于脘腹疼痛

丁香温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与肉桂等同用。

3.用于肾阳不足、阳萎、脚弱及寒湿带下等症

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外用有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常与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处方用名】丁香公丁香(生用,花蕾)母丁香鸡舌香(生用,果实)

【一般用量与用法】2--5g,煎服。

【按语】1.丁香性味辛温,气味芳香,温中焦而降胃气,善治呃逆、呕吐;暖下焦而助肾阳,可治阳萎宫冷之症。

2.丁香虽能温中降逆,能治脾胃不和之症,然有特殊香气,有些病员服后有不适应的反应,故当视人而投治。

【方剂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丁桂散(《上海市中成药制剂规范》):丁香、肉桂。治胃脘疼痛、脐腹冷痛、腹泻,以及外科疮肿,损伤肿痛等证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柿蒂(附:柿霜)
【药用】柿树科乔木柿DiospyrosKakiL.f.的宿导。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呕。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柿蒂性平苦降,专入胃经,有降气止呃的功效,为治胃气上逆、呃逆要药,治疗胃寒呃逆,常配合丁香、生姜等同用。如属胃热呃逆,也可与芦根、竹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柿蒂(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柿霜:即柿树的果实经加工干燥后在外表所生的白粉再经加工制成。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润燥,宁嗽。适用于喉痛,口疮,肺热燥咳无痰,劳嗽咯血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三分至一钱,噙化。

【方剂举例】柿蒂散(《济生方》):柿蒂、丁香、生姜。治胸满呃逆不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刀豆子(附药:刀豆壳)
【药用】豆科藤本植物刀豆Canavaliagladiata(Jacq.)DC.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本品甘温止呃,可治虚寒性呃逆,临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处方用名】刀豆刀豆子(晒干,切开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刀豆壳:即刀豆的种皮。功效、用量与刀豆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