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1|回复: 1

[知识辅导]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牙龈肿痛的护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8 15: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牙龈肿痛的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2、发现蛀牙,及时治疗。

  3、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

  4、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卡等。

  5、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

  6、脾气急躁,容易动怒会诱发牙痛,故宜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7、保持大便通畅,勿使粪毒上攻。

  8、勿吃过硬食物,少吃过酸,过冷,过热食物。

扩展阅读:龋病的致病因素

致龋细菌主要包括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和放线菌。

  变形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的球菌,是口腔天然菌群里比例最大的链球菌属里中的一种,它具有很强的致龋性。它能产生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和胞内多糖,其中葡聚糖介导细菌粘附,是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变形链球菌不仅是牙冠部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根面龋的主要致病菌。

  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杆菌。此菌对牙面粘附力差,不能诱发平滑面龋。多数学者认为乳杆菌不是龋病发生的初始致病菌,但参与龋病的发展,它可能是导致牙本质龋、根面龋发展的致龋菌之一。

  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丝状菌,放线菌的菌毛对牙面特别是根面有很高的亲和力,促进牙菌斑的形成,粘性放线菌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有重要协同作用。

  牙菌斑:由细菌和基质组成。牙菌斑是细菌生长、繁殖、代谢和衰亡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只有形成牙菌斑才能致龋。因此,牙菌斑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牙菌斑形成的最初阶段是获得性膜的形成,获得性膜是唾液的糖蛋白及其它一些成分选择性粘附在牙面形成的无细胞、均质状的生物膜。通过获得性膜使大量细菌粘附于牙面上,首先是球菌,以后是杆菌、丝状菌等,细菌间进一步粘附可产生聚集,最后形成菌斑。菌斑的致龋作用和菌斑内致龋细菌的代谢活动紧密相关,细菌对糖类酵解产酸,使釉质脱矿,形成龋损。可以认为牙菌斑是龋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牙菌斑就不会发生龋病。


关注微信,不定期送精品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