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让医梦飞

[中医] 张氏外科十三方考(修订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5: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关于麻凉膏方面

一本是川乌、草乌、野芋、芙蓉花叶为君,捣极烂,用鸡蛋清调匀敷上,即刻止痛。
一本是川乌、草乌、野油兜各一两,姜黄五钱,生南星五钱,芙蓉叶四两,共为末,阳毒用酒,阴毒用醋,调敷患部。如皮破者,用清油调敷

,如系阴毒,可加蚊蛤、黄芪、肉桂为末,醋调敷之。(按:方中之野油兜,系野芋头—即独角莲—之误称)
一本是川乌、草乌、野芋头、芙蓉叶(无分量),研末,用鸡蛋清调敷之。
一本是川乌、草乌、野芋、芙蓉叶、生南星、生半夏各八两,共为末备用。阴毒加蚊蛤一两,燕窝泥四两,共为末。

(十五)关于解毒膏方面

一本是香油八两,陀僧二两,铅粉二两,白芨一两,白蔹一两,木鳖子十粒,防风一两,山甲十片,赤芍一两,大黄一两,血余一团,桃枝、

柳枝、槐枝,将油入锅熬滚,入众药,熬成枯黑色,去渣,然后下铅粉、陀僧,滴水成珠,为膏收之。敷疮毒,百发百中。
一本是露蜂房、穿山甲、桑白皮、白蔹、木鳖、蛇蜕、芍药、血余、陀僧、清油、铅粉、桃皮、槐皮(无分量),将各药入油内煎枯,滤净渣

,然后下陀僧收膏,老嫩得宜,百疮可治。
一本是白芨三钱,白蔹三钱,马钱子一两,蜂房三钱,蛇蜕一钱五分,山甲三钱,桑皮五钱,槐白皮五钱,桃枝三十寸,鲜马齿苋五斤,煮汁

兑入,血余如鸡子大一团,共合一处,用香油一斤,炸枯去渣,再加宫粉搅匀,熬至滴水成珠,收贮听用。
一本是麻油一斤,铅粉八两炒黄,白芨、白蔹、木鳖、蜂房、蛇蜕、血余、甲片、桑枝、槐枝、桃枝、陀僧、血竭、赤芍各八两,将各药油浸

,见天气清明方可,否则少灵,入锅内熬枯,去净渣,后下铅粉、陀僧,老嫩得宜,百疮皆效,百病  



乙、十三方的药性略释(以十三方为次序)

砒石:即氧化砷。功能燥热,温中,杀虫,截疟,祛痰,补血,对于萎黄贫血,及贫血性心脏衰弱,慢性皮肤病等症,有强心、助气、活血及

润泽皮肤等功效。对哮喘痰多及疟疾患者,有祛痰作用;又因其能杀螺旋体及疟原虫,故可用以治疗梅毒、回归热及疟疾;又因其能强壮神经

,故可用于神经痛病,神经衰弱,神经性气喘及舞蹈病。外用则作腐蚀剂,其腐蚀作用与一般腐蚀剂不同。并非直接破坏该处组织,乃是先使

细胞浆中毒,然后由细胞崩溃而破坏。
硫磺:功能温中,壮阳,去沉寒痼冷,杀虫,疗疥,故内服可用于阳虚衰弱,阴寒腹痛,脾胃虚寒,冷痢腹痛,四肢逆冷等症。外用则为杀虫

剂,专用于疥癣、秃疮等寄生性皮肤病,与砒、汞配合,更可治疗各种疮症。
明矾:即硫酸钾铝,为收敛药。内服可用于胃肠、喉头、枝气管等炎症,及咯血、咳血、衄血等症,并适用于癫痫等神经病之痰涎涌盛者。外

用适宜于鼻出血、鼻中瘜肉、口腔溃疡、鹅口疮、腋臭、足汗、痈疽、疥癣、疔疖、瘰疬等症。
硼砂:即硼酸钠,为消毒药。有消炎、防腐、杀菌作用。适宜于喉头、齿龈、口腔等炎症,作含漱剂;对于一切破溃炎症,则可作局部消毒剂


铅丹:即氧化铅。功能杀菌、消毒,镇静、镇痉,坠痰。内服可治吐逆反胃,及惊痫性歇斯的里。外用能治结膜炎、腋臭,及拔毒生肌。
绿矾:即硫酸铁。功能补血,燥湿,消积,化痰。凡贫血及萎黄病、胃肠出血、黄肿等,皆适用之。煅赤外用,可治结膜炎、脓疱疹、腋臭。
食盐:即氯化钠。功能泻火,润燥,滋肾,清心。炒服可催吐。外用可消炎、解毒。
水银:功能杀虫,驱梅。外用能治恶疮、疥癣、腋臭。吸入血液,有轻微的营养刺激作用,故能增加体重,与砒、铁、燐等有同样作用。
蜈蚣:功能解毒,镇痉,破瘀。适用于脑膜炎的惊痫,破伤风的角弓反张,抽搐、痉挛、撮口、麻痹、拘急等,并能治结核症。
全蝎:为镇痉药,功能弛缓神经的紧张痉挛。适用于惊痫抽搐,麻痹拘挛,破伤风拘挛,诸风掉眩,手足震颤,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角弓反

张等症。
蝉退:为解热、消炎、镇痉药。功能宣肺气,疗失音,散风热,发疹pei(病旁+培去土),治惊痫。适用于各型感冒性头痛,小儿因热而致的

惊痫,痉挛抽搐,破伤风痉挛,妇人产褥热及喉头炎,咳嗽失音,风疹、障翳、中耳炎等症。
僵蚕:为镇静、镇痉药。功能止痛,消肿,化痰。适用于中风、惊痫抽搐,头痛,咽痛失音,四肢痉挛等症。
丁香:为芳香性健胃药。功能暖胃,补肾,止呃,镇呕。适用于因寒而起的胃痛,呕吐咳逆,腹痛,肠鸣泄泻等症。
木香:为芳香性健胃药。功能发汗,利尿,祛痰,除虫,调整肠胃机能,排除肠内发酵气体。适用于霍乱腹痛,泄泻、痢疾、肠鸣等症。
茴香:为芳香性健胃药。功能行气,止痛,镇呕,驱除膀胱冷气。适用于肠疝痛、鼓肠、腹胀,腰部冷痛,睾丸坠胀等症。
砂仁:为芳香性健胃药。功能行气宽中,消食健胃,镇呕,除胀满,治寒泻。适用于神经性机能停滞,胸脘满闷,常欲呕吐,及慢性胃炎、肠

炎,鼓肠、腹胀等症。
紫苏:为发汗解热药。功能发汗,;利气,和血,下食。适用于感冒热病初起,恶寒发热无汗者,或鼻塞、咳喘,恶风者,或咳嗽痰血,兼有

恶寒、发热者。
黄芩:为清凉解热药。功能解热,除湿,去黄,止痢,逐水,镇呕。适用于不恶寒,但发热,及呕吐下利,心下痞满,腹痛,黄疸、肺炎、喉

炎等症。
茯苓:为缓和利尿药。功能利小便,和脾胃,利水湿,除烦满。适用于心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肿,睡眠不安,呕吐痰水,大便泄泻等症。
白术:为利尿止泻药。功能燥湿,补脾,止汗,安胎,利小便,止泄泻。适用于脾虚泄泻,孕妇呕吐,及妇人头痛冷气等症。
陈皮:为芳香苦味健胃药。功能下气,止呕,健胃,快膈,镇咳,祛痰,止呃。适用于消化不良,脘腹满闷,舌苔腻厚,口粘不渴,痰涎停滞

等症。  
干姜:为辛辣性健胃药。功能散寒发表,温中消痰。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胃寒呕吐,泄泻,咳嗽气喘,筋骨酸痛,脊背寒冷,血行障

碍等症。
猪苓:为辛凉性利尿药。功能利水通淋,解热消肿。适用于热病小便不利,赤涩热痛等症。
泽泻:为利尿药。功能消水止渴,通淋利尿。适用于水肿烦渴,呕吐便泻,疝痛,停痰蓄饮,脚气湿热等症。
香附:为芳香健胃药。功能镇痛,行气,健胃,开郁,调经,消积。适用于神经性胃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胸满呕吐,及精神郁结所致之

经痛、经闭等症。外用并有治疗疮疡之效。
木通:为清凉性消炎利尿药。功能杀三虫,利九窍,消水肿,利膀胱,排脓,镇痛,消炎,清热。适用于妊娠及肾脏炎浮肿,急性尿道炎、淋

痛等症;并能散痈疽恶疮,疗心烦不眠。
草果:为芳香性健胃药。功能温中逐寒,祛痰截疟,燥湿止呕。适用于脘闷欲吐,消化不良,嘈杂呕吐,腹部膨胀等症。
花粉:为清凉性生津药。功能生津止渴,清火润肺,镇咳祛痰。适用于热狂时疫,消渴,乳痈、发背、痔瘘、疮疖、擦伤等症。
桑麻梗灰:含钾碱,合石灰可消瘰疬。
石灰:为消毒药。功能腐蚀、止血。凡疽疡、恶疮、死肌、痔核,及黑子、瘜肉等症,均可治之。
威灵仙:为利尿及通经药。功能宣五脏,散风湿,祛痰滞,利关节,去痈瘿。凡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脚气痛、风痹、停痰蓄饮等症,皆

适用之。
乌头:为镇痛、镇痉药。有麻醉性,功能麻醉知觉神经及运动神经,故有镇静、镇痉之效。适用于各种神经痛、关节痛,及瘰疬、癌肿、跌打

伤疼痛等。
半夏:为镇吐、祛痰药。功能化痰止咳,温胃降逆,消肿镇痛。凡呕吐不止,咳逆痞满,气喘,痰涎涌滞,咽喉肿痛等症,皆适用之。外用可

止创伤出血,有消肿、止痛、止血之效。
巴豆:为猛烈峻下药。有破症瘕,通闭塞,消水肿,烂死胎的作用。凡寒积冷滞,便通不畅,痰食胶结,胀满作痛,防碍呼吸,及小儿食积吐

乳等症,皆适用之。
独角莲:又名野芋头,有大毒。可治跌打损伤,痔漏、麻风;合麻药用,能消肿毒,止痛,疗疮癣、瘰疬、蛇伤;妇人乳痈则和香糟捣敷。
铜绿:乃碱性醋酸铜金属类,能与蛋白质化合,生不溶解性的沉淀。可制成溶液,作收敛药或腐蚀药,止创伤之出血,腐蚀不良肉芽等用之。
血竭:为收敛性止血镇痛药。功能散瘀止痛,通经活血。凡心脏卒痛,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疼痛,产后瘀血上攻,胸满气喘,腹中块痛等症,

均适用之。外用敷跌打伤处,功能散瘀、止血、止痛,并治恶疮、疥癣等症。
乳香:为镇痛通经药。功能舒筋调气,散瘀活血,托里护心,生肌镇痛。凡经闭、经痛,产后血瘀腹痛,跌打瘀凝作痛,及心腹痛等症,皆适

用之。他如痈疽疮疡,可以消炎止痛,去腐生新,以等分的乳香、没药研末,醋调,涂敷一切肿硬块核,甚效。
没药:为镇痛通经药。功能活血散瘀,消肿镇痛。凡枝气管、膀胱、子宫等的分泌过多,及经痛、胃呆,产后血气疼痛等,皆适用之。外用能

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瘘等症,功能去腐生新。
松香:为外科用药。功能燥湿杀虫,生肌镇痛。凡疥癣疮疡,脓血瘘烂等症,皆适用之。配铜绿、桃仁、蓖麻仁等,捣烂外用,可治瘰疬恶疮


铅粉:为杀虫药。功能杀三虫,治疥癣,疗恶疮。炒黄包煎内服,可杀肠寄生虫,但有堕胎作用,须注意。外用可治一切恶疮疥癣,干脓敛口


大戟:功能逐水通便,消肿通经。适用于水湿痰饮,停留胸胁,及食物中毒,脘腹剧痛等症。
千金子:功能逐痰水,消症瘕,通二便,有峻下、利尿、通经及解食物中毒等作用。
蚊蛤:即五棓子虫,为强有力的收敛药。对于慢性肠炎,久痢不止,吐血、呕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及自汗、盗汗,赤白

带下等症,均有疗效。外用于金疮出血,皮肤湿疮,中耳、口腔等炎症,有杀菌、消炎之效。  
麝香:为兴奋强心药。功能亢奋中枢神经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旺盛诸腺分泌。对于热病末期的心脏衰弱,发现昏迷状态,虚脱重症,及神经

抽搐,知觉障碍,精神不安等,有安脑、镇痉功效。对于脏器郁血、血栓、血塞,及癌肿等症,有祛瘀消肿功效。对于月经困难及经闭等症,

有行滞通经功效。
朱砂:含红色硫化汞成份,为安神镇静药。对于心神不宁,怔忡健忘,惊恐多梦等症,有安脑镇静功效。对于痈肿恶疮等,有消炎杀菌功效。
雄黄:为驱虫解毒药。功能行瘀解毒,避秽杀虫,有刺戟性及腐蚀性。内服可治肠寄生虫病及梅毒性病。外用可治秃疮、疥癣、麻风、瘰疬、

梅毒、蛇咬等症。
山茨菇:为清热解毒药。对于各种热性病、败血症,疔疮、肿毒,痈疽、发背,瘰疬、结核等症有效。
金银花:为消炎利尿药。功能解热、消炎,杀菌、清血,驱梅、利尿。凡热性痈肿,身热无汗,与化脓性疾患,急慢性淋病、梅毒,赤痢、胃

炎、关节炎,以及脓疡、痈疽、肿毒、疥癣、恶疮等,皆适用之,为外科有效良药。
独活:为镇静、镇痉药。功能发散驱风,镇痛解热。凡感冒性头痛,风湿性关节痛,及各种神经痛等症,皆适用之。
羌活:为镇静、镇痉药。功能同独活。独活治关节痛,多为麻醉剂;羌活治关节痛,多为发散剂。两者作用虽异,结果殊途同归。
荆芥:为发汗、镇痉药。功能驱头风,除湿痹,下瘀血,消瘰疬。凡感冒初起,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小儿发热抽搐,妇女产后血晕,牙关紧

闭,四肢强直,及腮腺肿胀,疮疡肿毒,寒热无汗等症,皆适用之。
防风:为驱风解表、镇痛药。功能发表,清肺,除风,胜湿,镇痛,祛痰。凡感冒头痛,身痛发热,无汗恶寒,关节疼痛,及疮疡初起,寒热

无汗等,皆适用之。因有预防风邪之意,故名防风。
苍术:为燥湿、止泻药。功能燥湿,发汗,止泻。凡慢性肠炎的水泻,及慢性关节炎等,均适用之。外用燃烧,可辟湿气。
薄荷:为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功能镇痛镇痉,发汗解热,祛风健胃。凡感冒鼻塞,头痛目赤,及热性病初起,身热无汗,喉痛、口齿肿痛等症www.med76.cn 医学考试论坛

,皆适用之。苏联曾以薄荷脑治疗长期不愈合的软组织创伤,尤其是下腿的营养性溃疡,效果更佳。
大蒜:为健胃整肠药及皮肤刺戟药。功能辟秽,消肿,祛痰,利尿,化肉,杀菌,散痈肿、ni(匿下加二虫)疮。内服适用于消化不良,便泻

腹痛,咳痰不利等症。外敷有消炎作用,能治痈疽毒疮,沙虱蛊毒等症。苏联Olg Savchuk女士实验:大蒜的挥发性成份,在12-15分钟内,对

白色葡萄状球菌,在10-15分钟内,对黄色葡萄状球菌,在15-20分钟内,对链球菌等,可完全抑制不能生长;一:一五的大蒜汁水稀释液,比

纯粹大蒜汁的杀菌范围更广。又把大蒜榨汁或捣泥,或蒸取挥发油,或用蒸化法,治疗化脓性外症,有消毒防腐和增进肉芽的功能。
桑叶:为辛凉发汗药。凡风寒感冒,恶寒轻,发热重,身困无汗,目赤、喉痛、牙痛、咳嗽等症,皆适用之。外用可以消炎退肿。
白芷:为麻醉镇痛药。含有白芷痉挛毒素(Anglicotoxin)0?43%,功能兴奋,镇静,散风,燥湿,祛痰。凡神经性头痛,长期偏头痛,咳嗽痰

多,鼻流清涕,目痛流泪,流行性感冒,妇女带下,及慢性弛缓性溃疡等,皆有疗效。亦可作痔疮浴料。
白芨:为胶粘性止血药。能治痈肿恶疮,败血死肌,补肺敛肺,生肌止血。凡久咳带血,肺痨咯血,胃出血、肠出血,及肺脓疡、肺坏疽等症

,皆适用之。外涂痈肿溃疡,可促肉芽发生,又可除面上皯疱,涂手足皲裂,愈汤火伤。
黄芩:为清凉解热药。功能解热消炎,防腐杀菌,除湿去黄,逐水镇呕。适用于不恶寒,但发热,及呕吐下痢,心下痞满,腹痛、喉炎、肺炎

等症。外用能杀菌消肿。
细辛:为定喘镇痛药。含有3%的挥发油,功能镇痛祛寒,温中下气,破痰利水。凡感冒头痛,齿痛、眼痛、风湿痹痛,流行性感冒关节痛,咳

嗽身痛等,皆适用之。
栀子:为解热药。功能利小便,通五淋,去风热,解消渴,退五黄,消炎肿。凡各种充血性炎症,身热、头痛、目赤,心烦口渴,及胆道炎引

起之黄疸,各种热性病、呼吸器病、胃肠病等,皆适用之。外用能消炎退肿,敷打扑、挫伤肿痛,有效。
阿胶:为止血药。功能补血止血,调经安胎。凡咳血、吐血、衄血、肠出血、子宫出血等,一切血症均适用之,并能止痢、安胎、调经、润肺

。牛胶功用,与此相同。
海藻:为变质药。功能消瘰疬,化痔核,治痈肿、症瘕、瘿瘤。凡甲状腺肿、瘰疬等症,皆适用之。昆布与此相同。
大黄:为苦味泻下药。功能涤肠胃,下燥结,破症,下瘀血,调中化食,消炎平脑。凡高热神昏,发狂谵语,大便秘结,寒热积滞等症,皆适

用之。外用醋调涂敷,功能消散赤肿坚硬。
血余:为止血药。凡一切出血,及癃闭,二便不通,惊痫瘈瘲等症,皆适用之。
赤芍:含有安息香酸,为通经、祛痰药。功能镇痉,镇痛,祛痰。凡月经不调、胃痛、腹痛、子宫痛等症,皆适用之。大量内服,可使体温降

低,体质健康者,用少量不起显著作用;多量或则使喉头搔痒,引起咳嗽,故有祛痰之功。
木瓜:为止尿药,功能舒筋镇痛。凡小便过多,腰膝酸痛,风湿痹痛,关节痛,四肢痉挛,腓肠肌痉挛,霍乱转筋等,皆适用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5: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问答】

▲一问曰:何为脑花?答曰:脑为诸阳之首,乃经络之总会也。花者如莲房样,或有数孔,或有十数孔,初起如粟米大,微疼微痒,三、四日

间则作热发疼,其毒亦渐长,无脓红肿,十数日后出脓者,则易治,若不出脓,中间烂如败絮棉团者,则难治。问曰:当何以治之?答曰:初

起者以“麻凉膏”敷之,再以“薰洗汤”薰洗之,待脓出尽时,以“解毒膏”贴之,俟腐肉落尽,方可生肌,如气血盛而脉洪大者,可内服“

中九丸”,其毒即可渐退而愈。昔有一妇人生此疮,无花如馒头样,红肿无孔,此为脑痈,不可以花法治之,因经他人敷草药过多,致表皮变

硬,人皆以无名肿毒治之,故多不应;余以“化腐膏”贴之,并用针开孔出脓,惟此后脓久不干,又用药线插之方愈。

▲二问曰:何为对口花、对口疽、对口疔?答曰:花者眼多;疽者顶平;疔者顶尖多痒。又问曰:三者何以治之?答曰:名虽不同,其治则一

。顶者经络之径路,前有口舌相干,不可言易,先须认清五善、七恶,治疗方有把握。如在十余日间有脓者,则易治,如不成脓,如一包败絮

者,则难治。治法可内服“中九丸”,外敷“麻凉膏”,再用薰洗之法,自易痊愈;如有管者,当用药线取之,然后再以生肌药敛口。

▲三问曰:何为背花?答曰:背花者其毒极重,脏腑皆系于背,故背心生毒,要有脓出方为顺症,烂肉落尽知痛者,方好治。若初起如粟米大

,兼有脓头者,不拘老幼,即灸艾火十余壮,其毒即出。此种病候,丸药取效者多,汤剂见效者少。患此症者,须饮食、二便如常,有脓,周

围没有乌肉,兼知痛痒,方为善症。治法则一,可内服“中九丸”,外用“化肉膏”化去腐肉,自易痊愈。

▲四问曰:疔毒起于何经?答曰:起于心经,乃极热恶症。发于六腑者易治,发于五脏者难治,不痛不痒,周围乌黑者难治。疔有三十六种,

外有五种不测之症,或食牛羊犬马,或饮酒毒物而生,初起不疼不痒,或出水,或翻花,或无头,不作脓,如冬瓜皮样,或头白,或乌黑,通

走九窍,眼耳鼻口舌骨里,有生脓血,由头面传于咽喉者必死。且疔生二、三日,必有外征确候,生于头面者,将走黄时,腋下必有疙瘩,其

疔之附近,亦必有红线内攻,与他疮殊异。凡初起时,如粟米大作痒,搔之不疼,未老先白头,三、四日后潮热寒战,疱硬如疔,或是出水,

或者作疼,五、六日作紫青色,可内服“疔毒复生汤”(银花、生栀、骨皮、大力、木通、连翘、川军、花粉、公英、菊花、乳香、没药,水

煎服),外以针刺红线出血,涂以旱烟油,再以鲜马齿苋、鲜柏叶、明矾、鸡子清,捣烂涂疔。诀云“治疔先刺血”是也。如手脚生疔,疼痛

难忍者,以热香油洗之,再以蛤蟆皮贴之。又有一种庥子疔者,此起彼伏,连绵不已,是为恶症,可用“太岁墨”内服、外敷,可以化险为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5: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疔疮形象歌

初起如粟痒微生,
未老白头痛渐增,
一烧二热寒战起,
三四发疱硬如疔,
破皮出水疼痛少,
五朝红紫六日青,
人若犯此无脓症,
先定吉凶辨前程。  



▲五问曰:鬓疽、鬓漏、耳门痈,三者何辨?答曰:疽者生于鬓毛间,状如疖子;平头起者为痈,疼痛非常,或远年不收口者为鬓漏。初起者

,先以“太岁墨”涂之,继服“金蚣丸”,再服“中九丸”自愈。耳门痈者,生于耳门之间,三者虽然不同,而治法则一,相症施治,不可拘

泥。
▲六问曰:何为痰核、瘰疬?答曰:痰核仅一、二相连;瘰疬则重台、子母,三、五不等,或有十余枚成串者。毒痰毒血,只有二大原因,俱

以行痰、顺气、软坚、开郁之法治之。凡症初起,或用海藻、昆布、螵蛸、海带等药生效者有之,或用斑蝥、全蝎等物攻下者有之,或有用草

药内服、外敷者有之。如用此数法均不生效时,硬者自以内消为上,未穿溃者则用“化肉膏”敷贴,以药线落子,七日见功;如浮肿不消者,

可用“金蚣丸”、“中九丸”同服,“紫霞膏”亦有奇效。更有马刀疬,坚硬如石,多在耳前、耳后,缺盆、颊车等处,坚而不溃,平而不尖

,赤色如火烧烙,极痛难忍,急以“金蚣”、“中九”二丸服之,如不生效,则无方可治。痰核则子午潮烧,是为痨病,亦多难治。
▲七问曰:何为项下桃、担肩瘤、窜胁痈?答曰:毒生于颚下者名项下桃;生于肩井上者名担肩瘤;生于胁下者为窜胁痈。治法无二,可照前

方选用。
▲八问曰:何为暗门闩?答曰:生于耳根下对喉处,如门之有闩,故曰暗门闩。其治法与痈疽同。
▲九问曰:何为乳痈、乳岩、乳花?答曰:乳痈初起,红肿甚痛,或六、七日成脓,或十余日成脓,或因有孕而内吹之,或因乳子而外吹之,

皆为此病根源。初起可用蒲公英同酒糟捣敷之,或以白头翁叶同酒糟捣敷之,或用马钱子去皮毛,香油炸透研末,黄酒冲服一分亦可,见汗即

愈。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初起行如豆大,至四、五年时,乃渐大如弹子,或十余年方始发作,其硬如石,溃则状如山岩,故名乳岩。治法

服“金蚣丸”、“中九丸”后而生脓者,则为可治之症,若年久溃而不敛者难治。尤忌开刀,可令人血出不止。倘有五善而无七恶者,尚属可

治,否则百无一生。乳花者状如背花,眼多肉绽,治法亦同。若三症毒未成脓者,俱可用内消仙方活命饮(山甲钱半,草节钱半,防风七分,

归尾一钱,陈皮七钱,银花二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花粉一钱,贝母七分,白芷梢七钱,头剂用生军二钱,酒煎服,二剂则去大黄),或

“神效瓜蒌散” 及“连翘金贝散”等,亦可痊愈。
▲十问曰:对心漏、对心痈,何以治之?答曰:照前痈疽、漏疮、窜胁痈等法治之,或可获万一生望,因此属于绝症也。
▲十一问曰:何为上、中、下肚角,鱼口、便毒,及阴疳、斗精疮?答曰:上肚角平脐,去脐四指;下肚角去前阴上三指,胯眼上二指;鱼口

在胯眼,其形长;便毒同部位,其形圆,与前诸症同一治法。鱼口便毒初起用“通圣散”,加蜈蚣去头足三分,清油炙过,全蝎去头尾,洗去

盐,三分,山甲五分炒,僵蚕五分炒,制乳香五分,制没药五分,此六味共研细末,冲入煎药中服之,其毒即下,若年远日久者,则不必服此

药,可照前法治之。阴疳与蜡烛花不同,阴疳或破皮,或作痒,或疼痛,或皮烂;蜡烛花则必先有一小子,或作痒,或作疼,渐烂开,出脓水

,周围渐大,长成肉球,其阴茎则烂而开花。治法先用“化肉膏”化去肉球,再用广锡二钱,水银一钱,于铁勺中熔化搅匀后,倾出冷定,研

为细末,与天然散三钱和匀,干掺患处,内服“中九丸”。若烂至阴,则成斗精疮时,有如黄油或如肉之物斗出,乃淫精风火湿热所出,可用

“天然散”,加轻粉二钱,制儿茶一分,煅石膏一分,制铜绿一分,醋煮石青一分,共研细末,有水则干掺,无水则用公猪胆汁调搽,内服“

中九丸”,即可渐痊。
▲十二问曰:卵癀、卵痈、卵花、卵漏,何以辨别?答曰:卵者睾丸也,俗称卵子,如肿而成脓,必要针开。卵痈者皮红肿大,毒在皮上。卵

花者在肿处溃七、八眼,厥状如花。卵漏者内穿一、二眼,出清脓黄水,日久不干。此皆湿热下坠膀胱,或者酒色过度而成,此毒甚有卵子裂

破而人不死者,亦有因患梅毒,其毒未尽而发此症者。治法外以紫苏叶包之,并干掺“天然散”加赤石脂,内服“中九丸”。其余一切卵症,

均可照此治法。
▲十三问曰:附骨疱、附骨痈、附骨疽、附骨漏,何以分别?答曰:毒在胯尖上,不红肿,有时而胯上作痛,有时而胯下作痛,时上时下,时

好时歹,如颈骨样,至于时久而痛在一处,皮肤如故,按之则疼痛,而现形不测,此为附骨疽也。治法内服“中九丸”,外以“化肉膏”贴之

,脓成者则针之。附骨疱、附骨痈,则必先潮热,或作寒作热,先则骨肉作疼,继则皮上红肿而硬,亦有因伤寒后而成此毒者,名为汗后脱遗

,痛不可忍。治法外以“麻凉膏”贴敷,内服“中九丸”。至于附骨漏者,必先因患痈疽疱时,久不收口,风邪内侵,兼之病者求功太急,致

腐肉未化,毒出未尽,因之时久成蠒成漏,脓水不干。治法必须取出多骨,化蠒去腐,后上“天然散”,服“中九丸”,方可痊愈。他如汗后

脱遗,在未穿溃时,亦有用蜡、醋调陈米粉敷之而愈者。
▲十四问曰:鹤膝风、鹤膝痈、人面疮、臁疮,何以别之?答曰:鹤膝风者膝关节常常疼痛,时久后则膝头肿大,如鹤之膝,故名鹤膝。治法

内服止痛药;外用牛皮胶蒸化,入生姜汁调和成膏贴之。鹤膝痈以红肿痛者为佳,若不红、不肿、不痛,且不作脓者,便不可治;若现出骨来

,终成绝症。人面疮者,膝上生一肉瘤,如人面样,耳目口鼻毕具,患此症者,百难一痊。治法但以川芎一味研末敷之,是否能愈,姑尽人事

。臁疮者生在臁儿骨上,或因外面跌破皮肉,受风作痒,搔抓而成,或因疳毒愈后复发而成,或因风热、湿毒未尽驱除而成。治法若不痒者,

以“紫霞膏”贴之,内服“中九丸”,或用轻粉五分,生猪板油二两,同新蒸出之馒头皮共捣,涂之亦妙。
▲十五问曰:裙边疮、蹭癀、踝花、鸭掌疔、鸭掌风、牛皮癣,何以别之?答曰:裙边疮妇人多有之,因搔抓破皮,肌肉溃烂,年深日久,风

湿热交炽,或因脚气而血脉不行,致成此症,其疮大多难治。盖足为诸阴之所会,肌肉浅薄,气血难到,故治疗不能速愈,可用“紫霞膏”或

“白玉膏”贴之,兼用薰洗等法,一方用好醋二碗,入土罐内,将白蜡树叶不拘多少,入罐同煮,俟煮至一碗时,再入轻粉二钱,稍煮之后,

用蜡叶贴之即愈。蹭癀生于脚蹭上,穿头出脓者易治,如穿头后,日久年深,不能收口者难治,当以药线治之。踝花生于螺蛳骨上,有眼出脓

,须用药线套下方好,若眼多而七恶有一、二见者,多不可救。鸭掌疔生于脚板心,其状如瘤,出水流脓,若日久不收口者,当用药线落瘤,

并去败物,方可生肌。鸭掌风系生过杨梅毒疮,服药过急,收毒入内,不能发出,故发生此疮,可内服“中九丸”,外用桐油搽之,兼用黑牛

粪烧烟薰之,即可痊愈。牛皮癣生于颈项及腰腕、胯腿之间,皆由风热之毒中于肌肤,必用银针外刺截住,以川槿皮磨醋搽之,内服“中九丸

”,或用烟硫、石青、生巴豆、川槿皮、锅烈搽之,无不愈者。(未完待续)
▲十六问曰:何为痔漏?答曰:痔生于肛门弦上,如榴子样者为痔,有眼孔而出脓水者为漏。痔有二十四种,名虽不同,根源皆为湿热下注,

或酒色劳碌所伤而成。少年发者极少,至四五十岁时发者甚多。治法若痔上有眼者,以药线插之,其绵管即落,外用“天然散”加赤石脂搽之

,“生肌膏”盖之,再加银翠、石青更妙。若是血痔,可内服“中九丸”,若是通肠痔漏,则先用三丫草(即牛蒡子草)透入肠内,然后插入

药线,自能渐愈。
按:以“三丫草”透入痔漏,太不科学,书末另附有我国痔科临床经验至效 方法,可参考之,但内服中九丸法仍宜兼用。
▲十七问曰:口内有虫疳、热疳、走马牙疳等症,何以别之?答曰:虫疳者是肉内有虫,逞及傍骨,烂出肉如败絮是也。走马牙疳者口唇俱肿

,外是好皮,内肉腐烂,鼻梁俱脱,鼻腐烂如柑子皮是也,甚则眼耳口鼻,俱不可救,用醋洗去烂肉见血者,十有一、二可治。治法用锅烈、

铜绿、天然散各二分,药线末一分半,烟硫二厘,冰片三厘,共和匀撒之,内服“中九丸”。此症如烂去皮肉,出水出脓者好治;如烂来像肝

子样,又无脓血者,则不可治。热疳则不过牙龈出血,洗搽之法,俱与上同,或以人中白煅过,同白颈蚯蚓、白砒(枣肉烧过)研末,搽之亦

佳。
▲十八问曰:何为鹅口疮?答曰:满口舌上俱是白皮,口内流涎是也。治法以黄连、干姜、炒蒲黄各等分,为末搽之,出涎即愈。
又喉中有暗门闩是为喉痈,傍咽舌两边有两个肉瘤,如有眼,即以药线插入眼内落瘤,吹药生肌敛口。又有牙眶骨上生痰痈,坚硬如石,发作

时牙眶肿胀,歪在一边,可用披针开眼,上入药线,此为恶症,十中难愈一、二,此症前未详及,故重言之。
按:十三奇方抄本之项目体式,各不相同,有仅十八问答者,有无问只答者 ,有不拘一格者,其间用药方向,亦互有短长。为了多多吸收此中

临床经验, 今将各本合理部分一并载入十八问后,以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5: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瘰疬歌诀〗

瘰疬疡科最难治
三五成群牵成串,
窜胸窜胁虽不同,
溃后脓水常常流,
终岁穷年缠不愈,
名虽有五治法一。
初起天葵地丁服,
扩散顺气又行痰、
开郁软坚为主方。
石燕一对锅煅红,
二陈广香海藻带,
昆布槟榔防风芎,
枳实栀芷夏枯草,
芩连赤芍共桔梗。
水煎或丸服均可,
或兼金蚣丸更妙。

如系男子,则加入知母、黄柏各八分;如系女子,则加入当归、地黄、川芎、白芍各八分。如有孕者,则忌金蚣丸,恐其伤胎。
此方久服之后,消散者有之;如不消时,则有落核一法,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如未穿颈者,以化肉膏贴于头上,俟肉变黑色而不疼痛时,用
针剥开一孔,插入药线,一日一插,至七日后,核必自行落出(凡上药线,当以鸡蛋油搽于孔部,以减少其疼痛,然后以解毒膏掩盖之)。用
薰洗汤洗净污浊后,用加味天然散加细药,生肌平口,须忌发物,免碍药效。
[加味天然散]
乳香 没药 儿茶 血竭各一钱 赤石脂三钱 海螵蛸三钱 冰片一分
如系冬月则加龙骨、象皮各三钱。
右共研细末,加入天然散中用之,约一月久可愈。
[大药方(能消百毒,去腐烂)]
白砒三钱 明矾七钱
先将矾末铺入锅内,次将砒放在矾中心,滴清油五、六滴,候烟消尽,取出听用。如疮口烂大时,用清油、白蜡煎溶,入大药在内,以油纸敷
贴。
[小药方(能缩血,干脓水)]
蚊蛤一个,开一口,灌入明矾末于内,用皮纸封固,火中烧至内部呈黑色时,取起研为细末,入生肌散用。
[脱蠒风凉膏(上大药后,以此方润蠒,其核自落)]
煮鸡蛋五个,去白留黄,同麻油久煎去渣,倾入碗内,加雄黄五钱为末,入油内搅匀,敷搽患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5: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痰核〗

痰核者其核亦成串,三、五不等,多生于左右二颊下,或左右二颏,有气、血、风、痰、酒之五种,名虽有五,而其根则一,惟治法当分别虚

实,不可笼统。男子在未患痰核之先,原患火症者,则为火盛生痰;妇人在未患痰核之先,先患火症,如子午潮烧,体质虚弱,而后生痰核者

(即腺痨),可照瘰疬方法治之,以落其核。惜乎十有九皆不可治,事前当使病家知道,免致医治不愈时,召来毁誉。其治疗法与瘰疬同,服

中九丸,贴解毒膏,落核之后,亦以薰洗汤洗之,再用加味天然散收功。
凡寒痰凝结者,最忌贴凉膏,服凉药,治法服中九丸或阳和汤为妙。

〖鬓疔〗

鬓疔生于太阳下,左右形一样,头尖如疖,坚硬如石,初起顶上如粟米大,起白泡,或痒或痛,色红者吉,紫黑者凶,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服

千金内托散(即十宣散)。方如下:
川芎 当归 生地各八分 赤芍 白芷 防风各三钱 黄芪一钱 栀子 连翘 荆芥 白术 黄芩各八分 茯苓 银花 人参 甘草各三分
右煎服。有脓者可治,无脓者难治,故可以预决生死。
外治法:或贴麻凉膏,或涂太岁墨以止其痛,兼用薰洗汤洗之,俟六、七日后,红色或乌色回弦,起白浆泡产脓,头顶上不硬而棉软,饮食如

常者,是为可治之症。若痛不止,乌黑如前,又不成脓者,其症危矣。当辨五善、七恶,以决生死存亡;如成脓之症,已经溃烂化脓者,可以

清油、黄蜡、隔纸膏等贴之:
[隔纸膏方]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一钱 轻粉二钱 银朱二钱 铅粉三钱 朱砂二钱 冰片一分 石钟乳三钱煅过
右共为末,用清油四两,黄蜡四两,入锅熔化取起,瓷碗贮之,候冷定,入药在内搅匀,以棉纸摊膏,贴于患处,一日两换。贴去腐肉后,视

其肉色如石榴尖样时,用薰洗汤洗净,贴解毒膏,掺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鬓疽〗

鬓疽者生在鬓毛之间,形同疖子,其痒非常,大者为痈,小者为疽,远年不收口者为漏。其患之来也,因人素好厚味,屡受热症,故成此毒。

其治法与鬓疔同,初起时以太岁墨搽之,先服金蚣丸,后服中九丸及十宣散,外用薰洗、生肌、平口法,只要成脓,无不愈者。

〖嘴疔(似指唇疔而言)〗

嘴疔者生嘴上,初起时可用艾火灸之,痒者须灸至痛,痛者须灸至痒。其治法与鬓疔同,敷搽、贴薰、服药,无有不愈者。  



〖水疔〗

水疔不论何部以及四肢,皆可发生,初起时肤上麻痒,手搔之又觉疼痛,其色乌紫如疹,一发如雷,痛不可忍,疹处皮肉破烂出水,未到七日

,或七日间烂成深坑,日夜呻吟者,多属凶多吉少。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服金蚣丸,外用太岁墨搽之,更以薰洗汤每日薰洗三次,痛即停止。

有脓者可治,如无脓而烂至骨者,为不治之症。

〖耳门痈〗

耳门痈者疮生耳内,其症多由积热而成,一边硬至耳根,红肿痛甚,初起用麻凉膏以止其痛,内服中九丸,兼服金蚣丸,以速散其毒,勿使久

延酿成大患。此症定然成脓,治法与鬓疽同,内服中九丸,兼千金内托散,至七日后,耳内出脓,如脓久不干者,须用线末,以绵纸成条,粘

惹药末插入耳内,连插数次,脓干即愈。

〖暗门闩症〗

此病生于喉咙小舌之上,左右各有一个肉球,塞住喉咙,致水米不下,眼多有脓,形如烂东瓜状。治法以竹管一枝,内贮药线一条,以铁钎顶

住药线,入肉球内,一日插入药线一次,连插三日,其球即消,约六、七日间,即可痊愈八九;至喉咙不痛,能进硬食物时,以天然散生肌、

平口,内服中九丸,兼服甘桔消痰饮:
桔梗 豆根各一钱 栀子 连翘 防风 薄荷 甘草各五分 黄连七分 大力子一钱 赤芍 白芷 川芎各五分 玄参 麦冬各七分 淡竹叶五分(水煎服)
[吹药]
熊胆三分 宫粉一分 冰片一分 甘石一钱 明雄一钱 朱砂五分 豆根一钱
右共为末吹之,不过半月,即可痊愈,以加味天然散收口:
[加味天然散(此与前方不同)]
赤石脂 煅龙骨 海螵蛸 冰片 儿茶 乳香 没药 血竭
右共为细末,加入天然散中用之,功能生肌、平口。

〖项下桃〗

此症生于腮下,结一大核,形如胡桃,若不受热,善于保重者,其核即软如棉,若偶有恼怒时,其核即硬大,牵连舌根,颇类重舌,以重舌之

方治之,又多不效,故此症必须取核,方有痊愈希望。可照前痰核法落核,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他薰洗、生肌、平口诸法,皆与痰核相同



〖马刀痰核〗

此症生于下颏对喉咙处,形圆如卵,坚硬如石,塞住喉咙,女人患者甚多,一起恼怒,即肿痛潮热,约七、八日后,即又如常。医治之法,以

顺气行痰之剂为佳,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切戒针灸,不可落核,若微针破,即血出不止,且翻弦而不易收口,慎之。若子午潮热,又有火症

者(防成骨痨),十难一痊。

〖乳花〗

此疮生于乳头之上,或左右二旁,是名乳花,亦名乳痈,眼孔之多,与蜂窝相似。治法外用麻凉膏贴之,内服中九丸兼托里之剂;至七天之后

,痛即渐止,四围破皮,照前法薰洗,生肌、平口,须忌发物,方保无虞。或贴隔纸膏亦佳。  



〖乳癌〗

此症生于乳头之下,其发生时如豆大,或如枣核,渐渐扩大时可如鸡卵,其硬如石,但不红肿,如受风热或气恼时,即红肿而痛,经六、七日

后,又复如常,不可针破,若不慎而针破后,即血出不止,或弦翻不收,病遂危矣。治法在初起一、二年者,服中九丸多次后,即渐渐消化,

或用阳和汤送服中九丸亦可。若年久自溃者,则百无一生。

〖腰疽〗

此症生于左右腰眼下裙带处,皮肤色红,肿硬头平,痛甚。在初起时可用艾火灸之,痛者灸至痒,痒者灸至痛,毒即可散,纵或不散,为害亦

少。治法与乳花同,服中九丸,敷洗薰贴,生肌、平口。

〖上肚角疽〗

此症生在脐上,约离脐三寸处,皮肤不红不肿,肉内隆起一块,按之微痛,医多误作痰核治之,或作奔豚气治之,故皆无效。病之来源,多因

酒色过度后,风邪乘虚所致。治法以生姜、火葱一握,木槌捶烂,入锅炒热,敷于患部,冷后又炒又敷,以散其风邪,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

外敷麻凉膏,或兼服排脓败毒之剂以攻之: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炙芪 人参各三钱 白芷 黄芩 山栀 连翘 银花 蜈蚣 僵蚕 全蝎 蝉蜕 大黄 芒硝 甘草 大枣三枚引
右水煎空心服,日二次,其毒即可不出皮肤;如成脓或自溃时,其脓即由大便而出,再服蜡矾丸干脓收功:
黄蜡二两 明矾二两 朱砂一两
先将矾、砂研细,合于一处,将黄蜡入锅熔化后,方下矾、砂搅匀,乘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开水送下,至大便脓尽时收功



〖下肚角疽〗

此症生于脐下左右,约离脐三寸处,有硬块一条,横过胯眼上下作痛,医者多误作奔豚或小肠之气,故治鲜有效。患此者多由酒色过度后,乘

热卧于当风之处,使气遏痰不能周流所致,其形状与上肚角症相似,治法亦同。惟人体虚弱者当兼服三香丸,敷麻凉膏,经六、七日后,皮肤

肿起痛甚者,可用化肉膏贴之,至肉黑时,用针拨开,脓即随手出矣。若脓不干者,可用药线三次,其脓自干;若脓成而不出肤,必然内溃而

由小便中出,以灯芯汤送中九丸服之,即可痊愈。  


〖便毒〗

此症在胯眼下有结核,初如弹子大,渐扩张大至鸡卵状,不甚痛。初起时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外贴麻凉膏,即可内消;如不消时,可再以五虎

下西川法主之:
蜈蚣 全蝎 僵蚕 蝉蜕 山甲 当归 赤芍 黄芩 栀子 连翘 枳壳 银花 防风 荆芥 生地 木通 猪苓 二丑 大黄 芒硝 黄连 白芷
甘草
右水煎空心服,日三次,其毒即消。如作脓时,以上肚角疽之排脓剂服之,或在放脓时以化肉膏贴之,至穿头,洗以薰洗汤,贴以解毒膏;脓

尽后,用天然散以平口、生肌,须忌发物。

〖鱼口〗

此症生于胯间,与便毒相似,惟便毒圆而鱼口长,是其不同处,溃后则形如鱼口,故有是名。治法亦如便毒,敷服薰贴,生肌、平口。
按:鱼口治法,初起者以内消为贵,古法中最有效之内消良方为山甲内消散 。此方民间铃医名“黄甲串”,为游方医囊中之常备药,方如下:
山甲三大片,炒 归尾三钱 大黄三钱 僵蚕一钱,炒 黑丑一钱 土木鳖三个 甘草节三钱
右以酒水各一盅,煎至八分时,空心服之,渣再煎服,俟便利四次后,食稀粥以补之。除黄甲串外,九龙丹亦为内消鱼口良方,过去重庆某医

曾以此方制成“鱼口内消丸”成药出售,获利不资,且有不少同道购作诊室常用品,其著有疗效可知。
[九龙丹]
木香 乳香制 没药制 儿茶 血竭另研 巴豆去油不去心,各等分
右研末,以生蜜调成一块,瓷器收贮。临用时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空腹时热酒送服。又一本云: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故名“九龙丹”

。以编者过去经验,一粒似太少,九粒又嫌过多,大都视患者体质强弱,以三丸至七丸为最适当;但偶尔也有用到九丸的,病势减退虽快,而

患者有下利不休副作用,是不免过分吃苦耳。
又文叔来外科摘录中之九龙丹方,与此小有不同,专治鱼口便毒,悬痈横痃 ,初起未成脓者宜服。方为儿茶、血竭、乳香、没药、木香、甲珠

各一两,共为末,以归尾三两,红花二两,酒煎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热酒送服,数服自溃。余意便毒既成,在未化脓时,必须

用快刀斩乱麻手段以杀其势,使不化脓,今将猛烈峻泻之巴豆除去,似失其制方意义,但用归尾、红花煎膏和丸部分,殊属可取。
编者临症上常用家传之“鱼口内消丸”治便毒,效力极为确实稳妥,特将其方介绍如次:
黄柏 荆芥 防风 花粉 蝉蜕 蒺藜 木通 槐子 山甲 斑蝥各等分 蜈蚣 全蝎 黑砂(较前药分量加倍)
右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热黄酒送服。

〖臁疮〗

此疮生于脚连儿骨,此处骨多肉少,故有穷骨之称。患症多由风湿而来,初时发硬搔痒,倘偶一不慎,失手搔破时,则出血水,常常不干,且

受风后更奇痒难堪,往往穷年累月,不能治愈。临症时看其肉色红活而作痛者易治,如乌黑不痛者难治。内服中九丸及下列之清解剂;若疮四

边高中间凹者,必有蠒骨,宜搽红升丹,贴隔纸膏。
防风 荆芥 苏合 黄芩 栀子 连翘 赤芍各五钱 黄柏 苦参 牛膝 木瓜 银花 苍术 花粉 白芷 木通各三钱
右水煎空心服。外用薰洗汤薰洗,后贴隔纸膏,一日一换;若四弦好肉作痒者,以太岁墨搽于弦上,红肿自退,痒即顿止,此时可用加味天然
医学考试论坛 www.med76.cn
散以生肌、平口。如疮不红活而现乌色,兼出腥水者,宜以除湿追风之剂主之:
赤芍 防风 荆芥 白芷 薄荷 紫苏 黄芩 黄柏 蒺藜 苍术 大黄 银花 大枫子 蛇床子
右锉片,以上七醋一大碗,取土罐一只,入药在内,煎一炷香时,将桐子叶约百十疋,入醋内泡软,冷定取贴疮上,一日一换,至疮口不痒,

疮弦红活时,贴隔纸膏,洗薰洗汤,掺天然散,生肌、平口。  



〖裙边疮〗

此疮亦生于连儿骨上,女子生者名裙边疮,男子生者名臁疮,故治法与臁疮同。

〖踝花症〗

此疮生于踝上,故有是名。治法与前之乳花相同。在初起时,可以蒲公英、野芋头各三两,同捣烂,用酒糟和匀,敷于疮上,干燥又换,颇有

痊愈希望。

〖蜡烛疳〗

此疮生于龟 头之上,初起时发水泡,微痒,继则皮破出水。初起时用薰洗汤薰洗之,以太岁墨搽之,即可痊愈;如不幸而扩大时,可内服中九

丸,外贴隔纸膏,待痛止后,掺加味天然散,至肉转红活色时,即可痊愈。若肉不红而又痛不止者,则以后方熏之:
水银一钱 朱砂一钱 麝香半分 猩红一钱 响锡一钱
右将锡先入小铁锅中,就炭火上熔化,加水银搅匀,俟银成粉,再加百草霜一钱,共众药研成细末,分作三份,以安息香三枝浸湿,每枝同药

一份,用棉纸卷成条,共成三条。用时每以一条点燃,熏入鼻中,口含净水满口,水热又换,愈勤愈佳。熏时患者当坐于背风之所,勿使风吹

烟乱,不易入鼻;如换水不勤者,必有喉牙疼痛之苦(即惹起口腔发炎),慎之!如此日日熏之,约六、七日即可痊愈。
按:此熏条方用熏梅毒亦妙,惟在熏疗过程中,当兼服防风通圣散或黄连解毒汤,以预防其口腔发炎。

〖下疳〗

此疮亦生于龟 头上,或左或右,疼痛非常,患部崩裂,若不早治而烂至阴根时,即十中难获一痊矣。治法与蜡烛疳同,内服中九丸,洗薰洗汤

,掺天然散,生肌、平口。

〖斗精疮〗

此疮生于茎中尿管内,茎部肿硬,延至日久,管内排泄白色脓浆,小便刺痛,医每误作淋症治之,故屡治无效。其疮之生也,多因酒色过度,

或体弱火旺,忍精不泄,屡积逆精,致成此症。治法内服中九丸,兼服利水之剂:
木通 滑石 瞿麦 扁蓄 车前 炒栀 甘草各七分 猪苓 泽泻各五分 白术 丑牛各六分 肉桂三钱 通草三钱 灯芯引
右水煎空心服。另以薰洗汤浓煎一大碗,候水温时,将龟 头入罐中浸之,使药气通入尿道管内(如照新法,利用水节,将药水注入尿道中洗之

,更妙),然后取后列小药插入茎中:
五棓子一枚,开一小孔,将明矾末装入使满,以碗片一块掩盖其孔,外用药泥包裹,慢火将泥烧干后,再入炭火中烧之,至泥发裂起烟时取出

,冷定去泥,将棓、矾研末,用棉纸卷成条,涂以面糊,粘惹药末于条上,阴干,插入茎中,一日更换二次,不过七、八日,茎中之患即一扫

而去,其脓遂亦不生矣。然后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上天然散时亦如前法,以面糊纸条粘惹天然散入茎中,使其生肌,但不可犯发物,并

内服中九丸以协助之。
又一治法,系以牡蛎一钱,白莲须、丹皮、枣皮、茯苓、芡实各一两,泽泻五钱,地黄二两(脾胃不健者可加白术一两,枳实一两,麦冬一钱

),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兼服中九丸、三香丸,外用下面掺药:
黄柏一两,去皮洗净,以猪胆一枚,将柏皮烘热,搽猪胆汁,又烘又搽,然后研为细末备用。  



〖脑疽〗

此症生于后脑骨上,其症状为患部初时硬起一块,因其不红不肿,遂忽视之,及至渐渐肿痛时,方始察觉者颇不乏人。治法初起时以麻凉膏敷

之,内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毒自散;如不散时,必定成脓,可照前面治疬之法治之。如穿头脓水不干,延至日久,恐成蠒时,当以药线日插

三次,六、七日间其蠒即落,用薰洗汤洗净,以天然散生肌、平口。

〖对口疮〗

此疮生于后颈窝对喉之处,险症也,迁延失治,足以致死。治法先以麻凉膏敷之,看其疼痛若何,若敷后痛止者,是为易治之症,内服中九丸

,并照治痈疔法,以清凉之剂敷散之;若初起时搔痒,皮内黑硬,如石一条横插,影响两耳肿痛,日轻夜重,久不成脓,饮食不思者,是犯七

恶,亦照前治痈疔法,施以托里排脓之剂,六、七日黑色转红,四围起白泡,如粟米大小,内成脓而腐烂,先用薰洗汤洗之,次贴隔纸膏,至

腐肉净后,以加味天然散加鸡内金末掺之,即愈。

〖左肩花症〗

此疮生于左肩井穴上窝心内,治法与前疔花同,服中九丸生肌、平口。

〖右肩花症〗

此疮与左肩花同,治法亦然。

〖左右发背症〗

此疮生于左右饭匙骨上,治法与肩花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09: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