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和病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指病程超过1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和(或)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缓慢进展的过程,常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改变。
本病起自各种病因及病理改变的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发病后持续进展的可能原因有:①原发病仍持续活动。②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此多为肾损伤后的代偿和(或)适应性改变,主要为肾小球局部的高灌注、高滤过改变;此种血流动力学的持续状态,将导致肾小球硬化。③持续存在的蛋白尿本身可致肾小管间病变。④高血压本身对肾之影响。
病理改变可呈多种改变,即仍可遗有导致慢性肾炎的原发疾病的改变,如膜增生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系膜增生性改变等,至病程晚期上述原发病变进展至终末期固缩肾的病变,即肾萎缩、广泛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等改变。
其他相关链接:
儿科主治医师—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表现
儿科主治医师—小儿肠套叠的手术治疗指征都有哪些?
备考加微信:199531 分享更多考试信息及试题。
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www.exam76.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