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老师 发表于 2020-6-1 17:29:00

儿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

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②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易发病;

③维生素D摄入不足;

④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人工喂养者易发病;

⑤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生长过快;

⑥疾病或药物的影响导致1,25-(OH)2D3不足。

2.临床特点

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枕秃,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大致正常;

激期——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颅骨软化:多见于3~6月婴儿;方颅:多见于7~8月以上婴儿;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胸廓肋骨串珠(好发于1岁左右,以7~10肋最明显),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四肢手镯或脚镯;O形腿或X形腿;

生化检查: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X线: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增宽。

恢复期——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步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多见3岁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见于重度佝偻病患儿。

3.诊断血清25-(OH)D3(正常值10~60μg/L)和1,25-(OH)2D3(正常值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4.治疗补充维生素D制剂(0.2万~0.4万IU),补充钙剂,多晒太阳;激期勿使患儿多坐、多站,防止发生骨骼畸形。

5.预防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IU,连续服用。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简便有效的措施。

备考加微信:199531      分享更多考试信息及试题。
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www.exam76.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