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刘老师 发表于 2019-10-25 08:23:18

这家社区医院被国家卫健委领导点赞,他们做了什么?

002年,对刘运杰来说,是一个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这一年,年逾不惑的他选择挑起北京城建老年病医院(其前身为“北京城建集团职工医院”)转制的重担,成为这家企业医院的掌舵人。
2006年,对北京城建老年病医院来说,则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式更名为“北京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服务于首都CBD核心商务区的一个基层卫生中心。
六里屯社区位于北京东部,4.4平方公里有常驻人口12余万人,这里曾经是城乡结合部,居民多为“老北京”,都是老街坊。对一家扎根于如此人文地理环境的社区卫生中心而言,这意味着服务于一个熟人社会,成也口碑,败也口碑。
2018年,六里屯社区卫生中心(以下简称“六里屯社区”)医保收入位居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前列,并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北京市副市长卢彦等领导先后现场调研,点赞六里屯社区卫生中心在服务基层的创新举措。
一家危机重重,亟需转至的企业医院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成为全国优秀的基层卫生示范中心的呢?刘运杰院长向“医学界”揭开六里屯社区卫生中心发展的秘密。
办好社区医院,要把患者放在心里面

“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健康中国战略’是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国策,太好了!”刘运杰告诉“医学界”,要把国家战略落实到位,就必须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担起照护老百姓健康的守护人。
为啥六里屯社区中心能够成功转型,刘运杰总结了两条原因:一是医院的红色基因——执行力很强的企业文化内核;二是企业人独有的市场思维方式。
“我们不是政府主办的医疗机构,得在市场里‘刨食’。”回想起转制之初,既无政府补贴又无品牌知名度的那段日子,刘运杰颇为感慨。然而正是这段艰难时光,让全院两百余位职工紧紧团结起来,焕发斗志。刘运杰告诉“医学界”,医院不同于企业,社会公益性在首位,必须把患者放在心里,“我们得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才行”。
六里屯社区中心刚好位于北京团结湖地段,比邻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市属三级医院,彼时正好缺少一家服务周边居民的基层医疗机构。刘运杰摸清了区域内的人口情况,决定把老年病作为服务亮点,并把为“辖区居民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
什么是老年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都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在刘运杰把老年病作为医院发展重点之时,慢病管理理念还是新生事物,并未纳入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中心。刘运杰和他的同事们率先走出了这一步。
医院开设150张老年住院病床、主要接收从三级医院出院后仍需住院护理、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六里屯的老年综合病房,不同于三级医院的老年科。刘运杰兼容并蓄,运用医院有优秀的中医医师的人才优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心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老年常见慢性病的治疗、康复与护理的“医养康”为特色的诊疗服务定位,很快在社区打开知名度。2018年中心在原有上门巡诊的基础上开设了家庭病床服务,家庭医生上门为高龄居家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其实就是把患者放在心里。”刘运杰总结医院广受认可的原因。的确,六里屯社区中心的每一步规划,都体现了刘运杰“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从开设中医内外儿、针灸、骨伤按摩门诊到设立康复科,从建立透析病房到挂牌“呼吸机依赖患者康复中心”,这些都得到百姓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
就连近年来刚刚火起来的医联体,六里屯社区中心也走在了政策落地之前。2012年,六里屯社区中心成为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与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肿瘤科等成为业务对接科室;同时,建立了上下转诊、会诊、特殊检查的绿色通道。随着医联体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朝阳医院进一步探索更加紧密的医联体模式,在中心建立了朝阳医院合作病区,与朝阳医院急诊科等科室实现了危重病患者转诊转院的无缝对接。
刘运杰坦率地表示,不是我们比其他人聪明,是我们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所以患者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做什么。
管好社区医院,要搭平台、建机制、做文化

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是新医改的“关键词”。刘运杰对此有深刻的感受。
军人出身的刘运杰,低调沉稳,不爱多言,他深知服务好患者不能光喊口号,必须有好的医护团队。医院转制时留下的医疗团队,需要提高业务能力,适应老百姓的需求和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
怎么办呢?刘运杰的解决之道,是充分依靠“老大哥”,周边三甲医院都是全国知名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自己搭建好“平台”,引进专家资源。但是,把专家请进来容易,把专家的能力留下来则是一件人所共知的难题。
刘运杰的方法论,是“双主任制”。刘运杰告诉“医学界”,从上级医院请来一位副主任以上级别的专家,全职到医院来工作,负责医疗业务,而医院的科主任担任执行主任,在专家主任的指导下工作。从门诊到病房,从查房到会诊,所有的规范全部按照三级医院的标准执行。在护理条线的双主任制,也按同样标准执行。彼时国家还未出台“紧密型医联体”指导政策,刘运杰把财务、人事等复杂关系放在一边,他这种“为病人干点儿事”精神得到了北京朝阳医院党委的全力支持,定期派出经验丰富的医生到六里屯社区中心驻站。同时,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如急诊科主任郭树彬教授等还定期到医院开展大查房等学术活动,指导医院的医护。
刘运杰依靠医院的企业特点,给予来院驻站的专家们一定的劳务报酬,让“双主任制”有效长期运行下去。医院中层和骨干医护的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最直接的反映到,周边居民对医院医疗服务品牌的认可。
2019年,六里屯社区中心在朝阳区率先签约成为北京朝阳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成员。7月4日在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等见证下,北京朝阳医院和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呼吸机依赖患者康复中心”正式挂牌。而六里屯社区中心之所以能够组建“呼吸机依赖患者康复中心”,恰恰是多年来“双主任制”运行下,医护整体诊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结果,才能够做到患者下来“接得住”“管得好”。据刘运杰介绍,呼吸康复病房现有21张病床,远期将规划至50张床。
“组织建设要做好梯队人才培养,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刘运杰在引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将在EMBA所学活学活用。对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最难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为我们薪酬和发展没有很强的优势。”
怎么办?刘运杰表示,搭好平台,还要建好机制。
对新招聘的青年医生,医院拿出资金去培养,“内外兼修”,送出去全职带薪学习,引入严格的培训考核体系。医院送骨干青年医生全职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班”学习,一去三年,一年近20万学费,工资待遇不变。刘运杰几乎每周都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全院大考核,考核内容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基本功,可以说是大小考不断、三基培训不停。“年轻人不能闲着,要天天学习。”在刘运杰看来,医生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当了医生一天也不能放松知识更新,技能更新。
搭平台、建机制,让医院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后劲儿。员工从两百余人发展到三百余人,骨干员工稳定,人均收入大幅增长。“我们全体职工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刘运杰的第三条法宝则是文化建设。
“共筑梦想,公众共享,共赢发展,共享成果”,这是医院的发展观。刘运杰告诉“医学界”,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对六里屯社区中心的全院职工,大家勤奋工作,努力拼搏,共同实现梦想,享受医院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医院员工的小梦想,可这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刘运杰激情满满地说。
如何规划医院的未来?刘运杰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谋划布局:六里屯医院将成为科室齐全设施配套,发展老年病特色病房,发挥中医药优势,医疗和公卫服务两条腿走路的基层卫生机构。
对于未来,刘运杰充满信心地表示:社区医院发展空间很大,要把握机遇。备考加微信:199531 分享更多考试信息及试题。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www.exam76.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家社区医院被国家卫健委领导点赞,他们做了什么?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