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专项练习题库:湿阻
1 . A 型题( 只采用 A 1 型)(1 ) 湿阻发病的病因主要是( )
A . 感受湿热 B . 寒湿伤人
C . 感受风湿 D . 湿邪伤人
E . 感受暑温
(2 ) 湿阻的病变部位在( )
A . 肝脾 B . 脾胃
C . 脾肾 D . 三焦
E . 肺脾
(3 ) 湿阻的临床突出表现为( )
A . 痰、咳、喘、腻、滑 B . 痛、闷、麻、腻、滑
C . 重、闷、呆、腻、濡 D . 肿、闷、呆、腻、濡
E . 肿、闷、吐、腻、滑
(4 )“湿之入中焦, 有寒湿, 有湿热, 有自表传来, 有水谷内蕴 ”, 见于( )
A .《临证指南医案·湿》 B .《景岳全书·传忠录》
C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D .《金匮要略》
E .《温病条辨·中焦》
(5 ) 湿阻的辨证要点在于分清( )
A . 寒热 B . 表里
C . 虚实 D . 阴阳
E . 气血
(6 ) 湿阻多发于( )
A . 长夏时令 B . 春秋季节
C . 冬春季节 D . 夏令梅雨季节
E . 秋冬季节
(7 ) 湿阻的病机主要在于( )
A . 脾胃虚弱 B . 肝胃不和
C . 脾肾阳虚 D . 肾阳不足
E . 湿困中焦
(8 ) 梅雨季节, 症见四肢困重, 头重, 胸闷腹胀, 纳呆, 口淡无味, 大便溏薄, 舌苔白腻, 脉濡滑。应辨证为( )
A . 湿热中阻 B . 湿困脾胃
C . 脾虚湿滞 D . 脾胃虚弱
E . 脾肾阳虚
(9 ) 患者李某, 女, 46 岁。平素喜食生冷瓜果。盛夏季节常自觉四肢困乏, 神疲乏力, 腹部胀满, 厌食油腻, 舌淡胖, 苔薄腻, 脉濡缓。此证的治法是( )
A . 芳香化湿 B . 健脾温肾
C . 健脾化湿 D . 温阳利水
E . 行气消导
(10) 症见四肢困重, 脘腹闷痛, 口苦黏腻, 口干不欲饮, 纳呆,
小便黄短, 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治疗首选方为( )
A . 藿香正气散 B . 薏苡仁汤
C . 葛根芩连汤 D . 茵陈五苓散
E . 王氏连朴饮
(11) 集芳香、苦温、淡渗于一方的治方是( )
A . 藿香正气散 B . 王氏连朴饮
C . 香砂六君子汤 D . 知柏地黄丸
E . 五苓散
(12) 盛夏季节, 症见口渴多饮, 尿频而长, 无汗, 发热不退, 胸闷纳呆, 神疲乏力, 苔腻脉数, 此为何邪外袭( )
A . 风热外袭 B . 风湿外袭
C . 暑湿外袭 D . 疫毒外袭
E . 外湿侵袭
2 . B 型题( 只采用 B1 型)
A .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B . 保和丸
C . 温胆汤 D . 藿香正气散加味
E . 左金丸
(1 ) 肢体困重, 腹胀便溏, 嗳腐吞酸, 纳呆, 口中黏淡, 舌苔白腻, 脉濡滑。宜用( )
(2 ) 突然呕吐, 伴发热恶寒, 头身疼痛, 胸脘满闷, 苔白腻, 脉濡缓。宜用( )
(3 ) 脘腹满闷, 四肢困乏, 发热恶寒, 头重痛, 纳呆便溏, 苔腻,脉浮滑。宜用( )
A .《证治汇补》 B .《金匮要略》
C .《临证指南医案》 D .《温病条辨》
E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治湿不宜热, 不宜寒, 风胜湿, 燥胜湿, 淡渗湿, 三者尽之”载于( )
(5 ) 最早指出湿邪为病与自然环境、气候有着重要关系的是( )
3 . D 型题
(1 ) 藿香正气散适用于治疗湿阻之( ) ( )
A . 湿热中阻 B . 脾虚湿滞
C . 湿困脾胃 D . 湿从热化
E . 湿从寒化
(2 )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阻, 其治法体现了( ) ( )
A . 健脾益气 B . 理气和胃
C . 清热利湿 D . 芳香化浊
E . 清热解毒
(3 ) 湿阻的病机主要表现为( ) ( )
A . 湿阻中焦 B . 升降失常
C . 气血运行不畅 D . 痰湿中阻
E . 胃气上逆
(4 ) 湿阻的治疗原则是( ) ( )
A . 健脾 B . 理气
C . 温阳 D . 祛湿
E . 补肾
(5 ) 湿邪致病的病理变化趋向主要有( ) ( )
A . 脾肾衰败 B . 从热而化
C . 气血两虚 D . 从寒而化
E . 阴虚阳亢
4 . X 型题
(1 ) 促使湿邪从寒而化或从热而化的主要条件是 ()
() () () ()
A . 人的体质差异B . 脏腑功能状态
C . 环境因素D . 治疗失当
E . 气候季节因素
(2 )与中焦肠胃功能失常有关的病证有() () ()() ()
A . 痢疾B . 泄泻
C . 痫证D . 湿阻
E . 胃痛
(3 ) 属于外感疾病的病证是 () () () ()()
A . 胃痛B . 淋证
C . 感冒 D . 痢疾
E . 湿阻
(4 ) 湿阻之寒湿证与湿热证的共同表现有 ( ) ( ) ( ) ( ) ( )
A . 身重 B . 脘闷喜揉按
C . 纳呆 D . 苔腻
E . 脉濡缓
参考答案
1. A 型题
( 1)D ( 2)B(3)C( 4) E(5 )A (6 ) D( 7 ) E ( 8 ) B ( 9) C
(10 ) E (11 ) A ( 12)C
2. B 型题
( 1)D (2)D(3)D(4 ) A(5 ) E
3. D 型题
( 1)B、E ( 2)C、D(3 ) A、B( 4)A、D (5)B、D
4 . X 型题
( 1) A、B、D (2 ) A、B、D ( 3) C、D、E (4) A、C 、D
备考加微信:75798516 分享更多试题。
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www.exam76.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