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执业西药师考试基础辅导:治疗CHF的药物研究进展及分类
治疗CHF的药物研究进展及分类:20世纪50年代前:当时认为CHF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收缩力下降,所以单独使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强心苷类地高辛等),即心-心治疗模式;
20世纪50年代后:认识到CHF与水肿、体液调整障碍有关,提出了心-肾治疗模式,即采用利尿药(利尿药噻嗪类)加强心药不仅可以消除CHF时的水肿,还发现由于减少了血容量,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是治疗CHF的重大进展;
20世纪70年代:了解到许多血液动力学参数与CHF的关系,提出了心-循环、心-血流动力学治疗模式,推动临床使用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等)、正肌血管扩张药(氨力农、米力农等)、β-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等)治疗CHF;
0世纪80年代:ACEI 有阻止心脏重构,降低死亡率作用,同时认识到心脏重构是 CHF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它的发生与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神经体液因素有关,提出了心-神经体液治疗模式。采用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I)卡托普利等以及AngⅡ受体(AT )阻断药 (氯沙坦等)、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 (安力农等);
20世纪90年代:对心-神经体液治疗模式有了进一步认识,将原来视为禁用的 β-受体
阻断药 (卡维地洛等)用于治疗CHF,取得了降低病死率的效果;同时,钙增敏剂 (近10年)匹莫苯等、钙通道阻滞药 (近10年) 氨氯地平等.未来: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渗入到心血管医学研究中,CHF发病时也见基因表达异常,因此预测基因治疗必将是新世纪治疗CHF的新方向之一。
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