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枫 发表于 2015-5-26 18:53:48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第一节 梅毒一、病因:梅毒苍白螺旋体感染二、传播方式:性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梅毒螺旋体是厌氧微生。体外不易生存,在干燥环境下迅速死亡,借助器物的间接传染是极少见的。类型:先天梅毒,后天梅毒三、临床表现1. 先天梅毒:患早期梅毒的孕妇容易死胎或早产---早期先天梅毒,有感染力晚期梅毒患者的婴儿可能在4岁内甚或在10—16岁时出现先天性梅毒特征---晚期先天梅毒,无感染力。哈钦森牙(切缘比颈部窄,切缘有半月形切记)与桑葚牙(蕾状磨牙,牙尖皱缩,向中央偏斜,釉质呈多个小结节,散在近颌面处)是晚期先天梅毒的特征之一 哈钦森三联征:哈钦森牙+神经性耳聋+间质性角膜炎2. 后天梅毒:一期梅毒:硬下疳。3周硬下疳,无痛,硬溃疡。黄红至暗红色的圆或椭圆形单个溃疡。疳含大量病原体,但在感染后的5~8周内,血清学检查尚属阴性.下疳不经治疗.溃疡也可在3~8周内愈合,但硬结并不随之消失。二期梅毒:感染7—8周后。粘膜斑,梅毒疹(玫瑰疹)散在、对称的无瘙痒的棕红色斑疹,界限不清,玻片压诊检查显褐色;状如丘疹型梅毒疹,---传染性强三期梅毒:梅毒瘤,树胶肿,组织穿孔---内脏中枢神经损害病史在2年的第一与第二期合称早期梅毒;超过2年时称晚期梅毒。四、诊断:螺旋体检查,血清学检查五、治疗:青霉素首选,红霉素第二节 艾滋病一、概况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特点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能力,容易发生条件性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最终死亡。HIV属于逆转录RNA病毒,是一种不耐高温的脆弱病毒,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在56℃,30分钟加热后,失去活力。一般消毒剂如75%酒精、2.5%碘液均能使其消灭。耐寒,在一75℃冰冻状态下,仍可生存3个月。紫外线的杀灭作用不强。使T4细胞受到破坏主要是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源性,母婴传播二、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个临床床期。根据CD4细胞数目:艾滋病前期≥200/mm3, 艾滋病期<200/mm3,艾滋病后期<50/mm31.H1V携带者    可完全没有症状,仅是带病毒者,化验检查T4细胞数正常,在感染后6周血清HIV抗体检测为阳性。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所显示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淋巴结病,有长期的低中度发热.体重减轻、疲乏或细胞性条件感染,如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化验检查HIV抗体阳性,T4细胞下降,T4/T8比例倒置。3艾滋病 1%~5%的人对HIV的反应最严重,发展为艾滋病。 (1)条件性感染感染的病原体中大多数对免疫功能正常人的致病力低,而对艾滋病患者则构成致命性感染,表现可分四型: 1)肺型:最多见,由卡氏肺囊虫引起肺炎最多,患者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2)中枢神经系统型:HlV侵犯脑组织,另外感染弓形虫也可引起,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痴呆以及占位性病变体征;3)胃肠型:常见为隐孢子虫引起的慢性腹泻、腹痛、脓血便等肠炎病变; 4)原因不明发热型:长期发热,厌食乏力,逐渐消瘦。 (2)少见性肿瘤以卡波济肉瘤最多,损害为多中心性,以面部和颈部较多.为深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或斑块,指压不褪色,其周围可有黄褐包淤斑,发展迅速,向口腔、肺、消化道等处播散,导致出血、死亡。此外尚有Burkitt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3)具有特征性口腔表现1)口腔念珠菌病2)毛状白斑:主要在舌缘舌腹,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舌粘膜上皮增厚而凸起的一片白色斑头,表面上有毛状突起,擦不掉,一般无自觉症状。3)口腔疱疹:以单纯疱疹多见,常伴有生殖器皮肤疱疹4)龈炎和龈口炎5) 卡波济肉瘤(三)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对无症状的HIV感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传染他人。对有症状患者,抗HIV治疗.针对病原体和各种合并症的治疗。    1.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有三大类化学治疗药物。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应联合用药。   2.免疫调节治疗   主要用于免疫调节的药物如a-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丙种球蛋白。中药如香菇多糖、丹参、黄芪和甘草甜素等。   3.合并症的治疗   针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治疗。   (1)口腔念珠菌病: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克霉唑,碱性漱口液禽漱,咪康唑   (2)毛状白斑:无环鸟苷无环鸟苷(阿昔洛韦)维持治疗。(3)Kaposi 肉瘤;采用手术切除、烧灼刮除或冷冻治疗,注意预防继发感染可同时配合放疗、化疗和生物疗法。(四)预防1.避免性关系紊乱。2.避免接触可能污染有HⅣ病毒的物品。3.对供血人员及血液制品应严格选择。4.加强对危险人群的监测,加强国境检疫,严防艾滋病传入。检测:1. 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免疫荧光法(IF)+免疫酶法(IE)+乳胶凝集试验(LA)等2. 确认试验:蛋白印迹法(WB)

rick7978 发表于 2015-6-1 22:23:49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讲义 [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