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和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口腔粘膜病包括:口腔粘膜;口腔黏膜+皮肤病损;口腔黏膜+合并起源于外胚层和中胚层的某些疾病。几乎每一种口腔粘膜病,在整个病程中其病损都具有更迭性、重叠性和部位的差异性。而不同的口腔粘膜病,其病损又具有共存性。因此,除了仔细检查口腔粘膜损害的类型、部位、大小、深浅、软硬等外,一定要有整体观念,必须考虑全身因素,结合病史和发病规律,必要时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制定出适当的治疗方案。 第一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一节 单纯疱疹一、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粘膜疾病。HSVI 粘膜皮肤感染;HSVII 生殖器,肛门。据统计世界上1/3以上人群曾患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其中又有30%~50%的人群发生复发性损害。二、临床表现:成簇分布(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6月~2岁最易发生。因为儿童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在6个月以内是来自于母体,而2岁之前还未产生。好发部位:牙龈、唇周或口腔任何部位(尤其是临近乳磨牙,双尖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1.潜伏期:在接触感染源后在4~7d内。2.前驱期:全身急性感染症状,1~2d后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3.水疱期:成簇、1~3mm小水疱,自发痛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尽符水疱较小,但汇集簇.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并能造成继发感染。4.糜烂期:糜烂面,周边有红晕,覆以黄白色假膜。5.愈合期:抗体在发病的14~21d达到高峰,整个病程7-10天可自愈。(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感染后病毒迁移至三叉神经节,泪腺,唾液腺内。机械刺激,阳光,轻度发热,引起复发。多见于成人。一般发生在口唇部,又称复发性唇疱疹。发病时全身微感不适,损害区胀痒,灼痛。10h内出现红斑水疱。24h内破溃结痂。10d后自然愈合,不留瘢痕。三、诊断(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有全身急性感染症状;口腔出现成簇小水疱或糜烂面,病变部位红肿,有剧烈的自发痛;唾液增加,颌下淋巴结肿大;7~14d左右可以自愈。(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口周皮肤某固定部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结痂。四、鉴别诊断(一)疱疹样阿弗他溃疡(疱疹样口疮):反复发作,无发疱期,散在,病损区不在牙龈、舌背、硬腭等角化粘膜上,不伴有皮肤损害。(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疱较大,成簇,沿三叉神经分支列成带状,不过中线,疼痛剧烈,愈后不复发。(三)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太;以后在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痘,皮肤的承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遍布于唇、颊、舌、腭等处,为很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四)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期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部,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处,为丛集成簇的小水疱。病程大约7天。(五)治疗和预防五、治疗抗病毒治疗和积极的全身调理能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一)抗病毒药物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3.干扰素和聚肌胞。上述抗病毒药,既有注射剂,又有口服药,也有局涂膏剂。二甲基亚砜液(疱疹净)、 无环鸟苷软膏等亦可(二)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胸腺肽,左旋咪唑(三)理疗(四)对症支持疗法(五)中医辨证施治,如锡类散、冰硼赦、西瓜霜第二节 带状疱疹一、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二、临床表现:单侧集群水疱+神经痛患水痘后为不全免疫,病毒可长期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诱发带状疱疹。很少复发水疱成簇,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不留瘢痕,不超过中线。可以出现面瘫,听力障碍,持久神经痛。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三、治疗 抗病毒: 阿糖腺苷,阿糖胞苷免疫增强:转移因子,止痛:阿司匹林抗炎:类固醇类局部治疗:炉甘石洗剂,1%新霉素软膏,3%硼酸溶液等湿敷第三节 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一、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的球菌感染。二、临床表现:假膜为特征局部特点:假膜。灰黄色,致密光滑,周围炎症明显,假膜容易擦除,而出现溢血的糜烂面。唾液增多,疼痛。全身特点:衰弱,抵抗力低。三、治疗抗生素,支持治疗,局部治疗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粘膜疾病。口腔念珠菌病中白色念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一、病因 25%一50%的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可带有念珠菌,但不发病,在某些致病因素影响下,白色念珠菌可由芽生孢子型转为菌丝型,当它发育为口菌丝型时,才有致病性。 影响念珠菌称为菌丝型的因素:(一)宿主因素:有助于白色念珠菌发展成菌丝型。 1)先天或后天的免疫力低下;2)维生素A缺乏;3)血清锌离子下降;4)血浆铁离子摄入过多;5)带有塑料基托的义齿;6)潮湿的口角;7)干燥的口腔。(二)医源性因素:增加念珠菌感染的敏感性。抗生素使用不当,免疫抑制剂 义齿修复不良(如未恢复咬合高度导致口角下垂)。二、临床表现分类:念珠菌性口炎,念珠菌性唇炎,念珠菌性口角炎(双侧,湿白糜烂),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cmcc)主要症状是口干,发粘,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主要体征:任何部位白色凝乳状斑膜,粘膜发红,口角湿白糜烂,白色不规则增厚,斑块及结节状增生,糜烂少见。主要部位是舌背,口角,约占80%。(一)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新生儿雪口病或鹅口疮(出生2-8天)。早期病损区粘膜充血明显,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小点,似凝乳状,微突起于粘膜表面,很快融合成白色,蓝白色丝绒状斑片,不易剥离,强行撕脱,则呈渗血的糜烂面。(2)急性萎缩型(红斑型):多见于成年人,又称抗生素性口炎。表现为舌粘膜充血糜烂,口干灼痛。(3)慢性肥厚型(增殖型):多见于口角内侧,呈结节状或颗粒状,恶变率高于4%。(4)慢性红斑型(红斑型):多见于女性戴上颌义齿者,又称义齿性口炎,粘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伴口干和轻度灼痛。(二)念珠菌性唇炎:口干、灼痛及刺激痛。(三)念珠菌口角炎:双侧患病。以湿白糜烂为特征的霉菌性口角炎特征三、诊断—镜检(涂片)法找到真菌菌丝(一)新生儿鹅口疮:直接涂片法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二)成人各型念珠菌性口炎1. 体弱或接受不当治疗的成年人。2. 起病为急性或慢性。3. 口腔粘膜充血,可有假膜或白班。4. 病人有口干,烧灼感及轻微疼痛。5. 涂片法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四、鉴别诊断白喉:白喉假膜为灰白色,多局限于咽部,口腔粘膜少见,且全身中毒症状较重,细菌培养有白喉杆菌。球菌性口炎: 粘膜充血,灰黄色假膜,可以擦掉,区域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白斑,扁平苔藓:白色不能揭掉。五、治疗(一)局部---为主(一)2%~4%碳酸氢钠(碱性环境),甲紫,氯已定,西地碘,制霉菌素,咪康唑(二)全身—严重,慢性的用全身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三)免疫增强:转移因子,胸腺肽,补铁,维生素A(四)手术治疗:上皮异常增生者手术切除,尤其是口角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