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牙周炎
第一节 命名变迁及共同表现一、命名的变迁侵袭性牙周炎(AgP)包括 旧分类中的三个类型:青少年牙周炎(JP)+快速进展性牙周炎(RPP)+青春前期牙周炎(PPP) 二、病因及危险因素 1. 特殊微生物的(伴放线放线杆菌)感染2. 机体防御能力的缺陷三、侵袭性牙周炎共同临床表现:1. 菌斑量和牙周破坏严重程度不符2. 伴放线放线杆菌升高3. 吞噬细胞异常4. 巨细胞过度反应5. 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有自限性四、新名称与旧名称之间的一些要点:n 青少年牙周炎:1. 病原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亦称伴放线嗜血杆菌),嗜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2. 全身背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异常,这种缺陷带有家族性。治疗:早期治疗防止复发+基础治疗(洁治、刮治、根面平整)+全身抗菌疗法(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螺旋霉素效果好。甲硝唑效果差)n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1. 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低下或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异常。2. 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类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普氏菌(中间类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n 青春前期牙周炎:发病特点为乳牙萌出期开始发病,年龄可早至4岁左右或更早,重度炎症,重度牙槽骨破坏。本病罕见,病因不明。分弥漫型和局限型两型 第二节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一、概况相关微生物: 伴放线放线杆菌AaAa性能:1. 白细胞毒素,杀伤白细胞2. 抑制中心粒细胞趋化3. 内毒素4. 胶原酶,溶解胶原5. 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二、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表现1.年龄:年龄较小,可始于青春期前后,女性多2.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3.牙位:第一恒磨牙和上下切牙 4.X线:第一磨牙的垂直性骨吸收(弧形吸收);切牙多为水平性骨吸收 5.病程进展快6.早期牙齿松动移位7.有家族聚集性第三节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特点: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牙数在三颗以上。1.年龄在30岁以下2.多数牙邻面附着丧失3. 牙槽骨破坏快、重。4.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5.菌斑和牙石的量因人而异。6.可能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缺陷。7.有时伴有全身症状,体重减轻,抑郁及全身不适等8. 对常规治疗和全身药物治疗有明显的疗效第四节 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早期诊断是重点重点检查:切牙及第一磨牙邻面X线片:牙合翼片微生物学检查: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功能二、鉴别诊断侵袭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的鉴别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
牙松动全口早期出现松动晚期出现松动
口腔卫生较清洁,牙石少差
牙齿移位上前牙出现扇形移位常无牙齿移位
X线片多数牙槽骨普遍形吸收,牙周间隙加宽,角骨小梁稀疏比较一致的水平吸收
广泛侵袭<30岁,局限侵袭为青春期年龄大>35岁
三、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防止复发2.抗菌药药物的应用。3.调整机体防御功能,去除吸烟影响4.矫正5.疗效维护 定期复查、复治。四、治疗方法治疗基本同慢性牙周炎,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