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 牙的发育-牙胚的形成
牙的发育牙胚的形成一、牙板的发生在胚胎的第5周,原发性上皮带形成。此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很快分裂成两个部分,即唇(颊)侧的前庭板和舌侧的牙板。前庭板表面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形成前庭沟,将唇颊与牙槽突分开,而牙板将参与牙的发育。二、牙胚的形成过程及分化乳牙成釉器形成后,在其舌侧,牙板继续向深部增生,形成恒牙牙板,形成恒牙的成釉器。牙胚是牙发育的始基,由成釉器、牙乳头及牙囊三部分组成。成釉器来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牙釉质,牙乳头及牙囊来源于外胚间叶。(一)成釉器成釉器可分为三个时期: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1.蕾状期形如花蕾。其构成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形态呈立方形或矮柱状。乳牙牙胚发生在胚胎第10周,而恒牙牙胚形成于胚胎的第4个月。最先发生的成釉器是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2.帽状期帽状期成釉器的明显特征是细胞已分化为三层:位于成釉器凸面的外层细胞呈立方形,称为外釉上皮层;位于成釉器凹面的与牙乳头相邻的内层细胞呈柱状,称为内釉上皮层;介于内外釉上皮之间的细胞呈星形,排列疏松,称星网状层。随着牙釉质的形成,星网状层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称为牙囊,将来形成牙支持组织。在牙发育的这个时期,已经可以见到形成牙和其支持组织的成分。3.钟状期此期成釉器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四层结构: (内中星外)⑴外釉上皮层成釉器的周边是一单层立方状细胞,称外釉上皮,借牙板与口腔上皮相连。外釉上皮与内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⑵内釉上皮层 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内釉细胞开始分化为成釉细胞,该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核远离基底膜。⑶星网状层 位于内外釉上皮之间。细胞为星形,有细长的突起,细胞间充满富有蛋白的粘液样液体,对内釉上皮细胞有营养作用和缓冲作用,以保护成釉器免受损害。⑷中间层 在内釉上皮与星网状层之间有2~3层扁平细胞,细胞核卵圆或扁平状,称为中间层,与釉质的形成有关。釉质发育完成以后,4层合1,称为缩余釉上皮,牙萌出之后,形成牙颈部的结合上皮。釉结,釉索和釉龛:不是每个牙胚必须存在的或同时出现的釉结是在内釉上皮中央簇状的未分化上皮细胞。是牙发育的组织中心,调控牙尖的形态发生(二)牙乳头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乳头决定了牙齿形状(经典实验:磨牙牙乳头放入前牙造釉器内,形成磨牙)。(三)牙囊牙囊将来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四)牙板的结局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断裂成小的上皮团块,并退化和消失,未变性消失的上皮团块,以上皮岛和上皮团的形式残留于颌骨或牙龈中。婴儿出生后不久,偶见牙龈上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突起,即为角化的上皮珠,俗称马牙,可自行脱落。有时残留的上皮可成为牙源性肿瘤或囊肿的上皮来源。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452.tmp.png成釉器 ---釉质 牙乳头 ---牙本质、牙髓牙囊 ---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蕾状期(ⅧW)帽状期(ⅨW~ⅩW)钟状期(ⅪW~ⅫW)
成釉器立方或矮柱状外釉上皮层星网状层内釉上皮层外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间层内釉上皮层—牙釉质
牙乳头外胚间叶细胞增生形成细胞凝聚区外胚间叶组织增多出现细胞分化 —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牙髓
牙囊外胚间叶细胞增生形成结缔组织层外胚间叶组织增多--牙骨质、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楼主发贴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