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枫 发表于 2015-4-3 14:15:36

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组织-牙龈

第二章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指牙周围的支持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和牙龈。上述组织共同完成支持牙的功能,所以牙周组织又可称为牙支持组织。第一节牙龈一、牙龈的表面解剖分为游离龈、龈乳头和附着龈三部分。(一)游离龈游离龈是牙龈的边缘围绕牙颈部但不与牙体相附着的游离可动部分。龈沟,正常深度约0。5~3mm。龈沟深超过3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龈沟底部为结合上皮冠方,内壁为牙釉质,外壁衬以龈沟上皮。(二)附着龈颜色粉红,质地坚韧,表面有许多呈桔皮样凹陷的小点称点彩。增强牙龈对摩擦力的抵抗。当附着龈发生炎症时,由于组织水肿点彩消失。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处常常出现的凹沟称为游离龈沟。(三)牙间乳头和龈谷牙间乳头,又称龈乳头。在后牙龈乳头颊舌侧较高,在两牙邻面接触点下方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称为龈谷。龈谷为薄的,有钉突,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在前磨牙区龈谷底形如楔形,在后牙区变为低平。由于该处不易清洁,易形成菌斑和牙石,龈谷易受到炎症刺激,牙间区牙龈炎的发生率高于其它部位。二、牙龈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牙龈无粘膜下层,因此,上皮层和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一起将牙龈直接附着在牙体上,这种特殊的结构称为牙龈结合。(一)上皮层牙龈上皮从功能上分为三种部分: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1.牙龈上皮 指覆盖在牙龈外表面止于龈缘顶部的口腔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其表层通常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狭长而密集,加强了上皮与固有层的连接。与较大的上皮钉突相对应的上皮表面的小凹陷,即为点彩。2.龈沟上皮此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龈沟上皮不能抵抗机械力,而易破裂。3.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于牙体表面的部分。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含数层扁平细胞,其长轴与牙面平行,无钉突。在临床上,任何牙周手术都应避免损伤结合上皮,导致牙周病。结合上 皮为15-30层细胞组成,向根尖逐渐变薄至3-4层。
种类角化上皮钉突
牙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有有
龈沟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无有
结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无无
龈谷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无有

(二)固有层牙龈的固有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固有层的胶原纤维集合成束,按照排列方向可以分为下列五组。1.龈牙组起自牙颈部的牙骨质,分散于牙龈中,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它是牙龈中最大的一组纤维。2.牙槽龈组 一端埋于牙槽骨内,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并分散于牙龈中,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3.环形组这组纤维最小,并且穿插缠绕于其它纤维束之间,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牙体上。4.牙骨膜组 纤维起自牙颈部牙骨质,越过牙槽嵴外侧皮质骨的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其功能是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5.越隔组连接相邻两牙的的纤维束。其功能是保持相邻两牙的接触,阻止其分离。(三)临床意义结合上皮随年龄增长而向根方移动,从而使牙龈向根方退缩,牙本质和牙骨质暴露;易发生楔状缺损和根部龋。牙龈是深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天然生理屏障,预防和控制牙龈疾病是防治牙周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组织-牙龈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