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组织-牙釉质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章牙体组织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即牙髓组织共同构成。4种组织3个界面。牙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面称为釉牙本质界,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交界面称为釉牙骨质界。牙本质牙骨质界即生理性根尖孔(根尖止点)。第一节牙釉质一、牙釉质的理化特性牙釉质覆盖于牙冠最外层,是全身最硬的既无血管及神经又无再生能力的特殊硬组织,呈淡黄色或乳白色半透明状。其颜色与牙釉质的矿化程度有关,矿化程度越高,牙釉质越透明,其深部牙本质的黄色越易透过,故呈淡黄色;矿化程度越低,则牙釉质透明度差,牙本质颜色不能透过而呈乳白色。乳牙牙釉质矿化程度低,故呈乳白色。牙釉质的薄厚不均匀,在牙尖部和切缘处最厚,约2~2.5mm,向牙颈部逐渐变薄,呈刃状。牙釉质中无机物占总重量的96%,有机物和水各占2%。釉质的无机物几乎全部由含钙离子和磷离子的羟磷灰石晶体组成。釉质基质由蛋白质组成,不含胶原。二、牙釉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一)釉柱牙釉质的基本结构是釉柱。釉柱是细长的钙化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贯穿牙釉质全层而达牙表面。在窝沟处,釉柱从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近牙颈部,釉柱几乎呈水平状排列。釉柱直径约4~6μm,近牙本质一端较细,近牙体表面一端较粗。光镜下,釉柱纵断面的规律性横纹,间距为4μm左右,相当于釉质形成期间每天形成的釉质的量。釉柱横断面光镜下呈鱼鳞状排列,电镜下呈球拍形。相邻釉柱之间有一狭窄的深色线间隔,称为釉柱间隙,即釉柱鞘。(二)釉质牙本质界和釉质形成的相关结构在牙釉质中,有些部位矿化程度较差,含有机物较多,构成特殊的形态,与牙釉质的物质代谢以及龋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定义及命名如下:1.釉质生长线呈黑褐色。在纵磨片中,生长线围绕牙本质顶端呈环形排列,近牙颈部渐成斜行线,从釉牙本质界斜向牙尖方向。当釉质生长线到达牙冠表面时,在牙釉质表面形成许多水平向的条纹,即为釉面横纹。在横磨片中,生长线呈同心环状,釉质生长线实质上是牙釉质发育的间歇线,在发育不良的牙上更为明显。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明显的间歇线,这是由于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2.釉质牙本质界EDJ由许多小弧形线连接而成。弧形线的凸面突向牙本质,凹面向着牙釉质。此种连接增大了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的结合。3.釉梭起始于釉牙本质界突入牙釉质内的纺锤状结构,一般在牙尖或切缘处较多见。釉梭是在牙发育过程中,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末梢穿过釉牙本质界后被牙釉质包埋而成。4.釉丛 起始于釉牙本质界呈草丛状向牙釉质散开,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釉丛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故被认为是釉质中的薄弱区。5.釉板 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在磨片中观察是裂隙状,起自牙釉质表面或窝沟底部,有的止于牙釉质内,有的可深达釉牙本质界,甚至越过釉牙本质界延伸至牙本质内。由于釉板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可能成为细菌扩展的途径。6.釉面横纹 在牙体表面,可见多条环绕牙体呈平行排列的浅纹。是生长线到达釉质表面的部位。(三)牙釉质的临床意义手术需要劈裂牙釉质时,施力方向必须与釉柱的排列方向一致。制备窝洞时,不可形成空悬釉柱,导致窝沟边缘的继发龋。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集中,而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呈水平状。釉柱在整个行程中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的1/3一般较直,称为直釉。近釉牙本质界的2/3常扭曲绞绕,在牙尖及切缘处更为明显,称为绞釉。绞釉可增强牙釉质的强度,以减少牙釉质折裂的机会。牙釉质的表面,特别是咬合面,有一些近似圆形的小窝和长而狭窄的裂沟。从剖面观察,有的窝沟较浅,呈漏斗状;有的窝沟口小底大,呈烧瓶状,其底部距牙本质很近。这些窝沟容易积存食物碎屑和细菌,常成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