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枫 发表于 2015-3-12 15:19:54

预防医学必背

预防医学2       预防医学研究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为群体,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的对策要具积极的预防作用,方法三微观和宏观相结合2       传统的生物学模式正在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2       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预防,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或多病因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是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2       生态系统可理解为由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食物链实现了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的传递,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2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特异性损害有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作用(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2       SO2和NOx 等污染物能形成酸雨。在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环境污染物致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包括剂量,作用时间,多因素联合作用。其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调作用,拮抗作用。2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直接损害有急性中毒,机体免疫力下降,变态反应,致癌作用。2       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2       慢性汞中毒时长期吸入汞蒸气所致,其三大典型症状为易兴奋性,震颤和口腔炎。震颤多有意向性,治疗首选药物为二巯基丙磺酸钠。水俣痛即是慢性有机汞中毒的一种。2       在生产中形成,并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是生产性粉尘。粒径小于15um的粉尘颗粒为可吸入性粉尘,粒径小于5um的粉尘颗粒为呼吸性粉尘。2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2       矽肺由于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2       矽肺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肺结核。诊断主要依据职业接触史及X线胸片。预防主要采取八字方针:革,水,密,风,管,护,查,教。 2       蛋白质供给量占总热量的10%—15%,我国居民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谷类2       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见,其中又以沙门菌食物中毒为最多,沙门菌食物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胃肠炎症,大便呈黄绿色水样,体温高2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品加热不彻底或生熟交叉引进,大便呈水样,伴里急后重2       副溶血性孤菌大便呈洗肉水样,后转为脓血黏液便2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临床期短,出现反复剧烈呕吐,常呈喷射状,体温正常或稍高2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病原为肉毒杆菌毒素,为嗜神经毒素,不耐热,不耐碱。引进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自制的发酵食品。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2       何豚的卵巢,肝脏毒性最强2       毒蕈中毒以肝肾损伤型最为严重,病死率高2       亚硝酸盐中毒,使红细胞内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出现皮肤青紫。解毒剂是美蓝,治疗时可与维生素C合用2       我国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每毫升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2       氟骨症多发年龄段为青壮年2       样本必须能代表总体,为此要满足两个条件:抽样的随机化和足够的样本含量2       抽样误差是由个体变异造成的,故抽样误差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2       统计工作有4个步骤组成:设计,搜索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其中以设计最为重要2       标准误是描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标准误差大,抽样误差大。2       利用标准误可进行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2       t分布是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分布。只是t分布曲线顶端较u分布曲线略低,两尾端上翘2       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标准差2       若不知总体标准差,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Sx2       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X不等于u,该差别被称为抽样误差2       对比不同职业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的高低,应绘制直线图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理论和方法研究。2       观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2       发病率与罹患率均强调观察时期内的新发病例,区别在时间长短上。发病率适用于急性病;罹患率适用于疾病的流行或暴发;患病率强调现患人数,无论新发还是旧发,一般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2       现况调查是使用最广泛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不用设对照组,很难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病因线索。2       现状调查只能计算患病率而不能计算发病率,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调查。2       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抽样误差排序一般为: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的代表性最好。2       病例对照研究属观察性研究,首先选择目前患有研究疾病和未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回顾过去的暴露(或某些)因素的情况,即由果及因。因此可从一种疾病寻找多种病因线索,获得结果快。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各种率,只能计算暴露比值,故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采用比值比。2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多:一果多因;2,快;获得结果快3,少;样本需要量少;4省:省人力,省财力,省物力。2       队列研究首先选择目前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按暴露因素分组,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情况,即由因及果。2       队列研究的主要偏倚是失访偏倚。2       队列研究的优点是论证因果关系能力强,可获得一因多果的效应。2       队列研究的缺点是观察时间长,费用高,失访不可避免,不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2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包括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及效应的具体要求。2       临床试验设计三大原则包括设置对照,随机化及盲法。2       对照的意义就是使研究因素的效应暴露出来,平衡非研究因素的影响。2       试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保护率,效果指数。2       均数应用于正态分布资料。2       中位数适应于偏态分布资料,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尤其适用。2       数值变量频数表能揭示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即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揭示其频数分布类型,即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2       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只能用四分位数间距。2       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2       比较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应用变异系数。2       描述离散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2       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2       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2       在一种分析性研究中,计算了RR值,可说明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该指标为相对危险度。2       衡量人群中在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采用的指标为罹患率。2       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保护率。2       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流行。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医学必背

国家医学考试网 | 河北高考网 | 河北单招网 | 执业药师真题 | 昭昭医考 | 执业医师真题 | 标签页 | 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上报名入口 | 国家医学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