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烧伤外科主治医师知识辅导之烧伤后急性肾功能不全预防护理
2014年烧伤外科主治医师知识辅导之烧伤后急性肾功能不全预防护理烧伤后急性肾功能不全预防护理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是可以预防的。例如烧伤后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发病率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较高,而且往往是早期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60年代以后,由于对严重烧伤休克和肌(血)红蛋白尿治疗的进步和及时现已少见。但也有些严重烧伤,伤后早期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以至休克时间过长而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另外,虽已发生烧伤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减缓其进程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如缩短少尿期或使少尿型转为非少尿型。尽快复苏休克、维持有效的血容量和稳定的机体内环境,控制感染,保护肾功能等措施是预防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1.积极处理休克 及早恢复收缩压在12.0kPa(90mmHg)以上,尿量在60ml/h以上,尽量缩短肾缺血的时间。如经充分补液或利尿后,尿量仍偏少,在30ml/h以下,可考虑给予利尿剂,常用的利尿剂有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和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等。也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以减轻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脏血液灌流量。尚可应用钙通道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强于对心脏的作用,对肾入球小动脉的扩张作用又强于出球小动脉,因而能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而且还具有利钠、利水和细胞保护作用。近年来主张应用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和抑制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可避免和减少肾脏的损伤,还可促使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还原为稳定的无毒性的代谢产物,从而阻止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氧化反应的毒性作用。
2.尽快清除肌(血)红蛋白尿 烧伤后形成的肌(血)红蛋白特别在酸性尿时可在肾小管沉积,形成管型。除直接刺激、损伤肾小管上皮外,尚可阻塞肾小管,管内静水压增高,尿液可渗出至肾小管上皮外,导致肾小管水肿,甚至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微血管,加重肾缺血程度。故及早清除尿液中肌(血)红蛋白是积极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十分重要的措施。有如下方法:①增加尿量:尿量可提高达80~100ml/h,除适当加大输液量外,可应用利尿剂,常用的有甘露醇、呋塞米等。甘露醇除利尿外,尚有血管扩张和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②及早碱化尿液:根据尿液的pH,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于输入液体中,使尿液pH尽可能达到6.5以上。此外,在严重大面积肌肉烧伤如电烧伤、炽热金属烙伤等时,应尽早清创,去除坏死肌肉;有筋膜间隔综合征者,应及早切开筋膜减压,以减少肌肉坏死。两者的目的均是减少肌红蛋白的释放,以减轻肾脏的负荷。
3.防治感染 除减少因感染引起的分解代谢和组织破坏、减轻氮质血症等对肾脏的负荷外,更重要的是减少感染所释放的毒素,特别是内毒素激惹的一系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如TNF、IL-1、IL-2等释放增多或导致SIRS,对肾组织尤其对肾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加速、加剧肾脏病变。除及早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及时清除焦痂坏死不仅是预防创面严重感染的措施,而且可将焦痂下有害的积液引流。
4.早期大面积焦痂切除 焦痂及焦痂下积液中含有大量内毒素、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对肾有毒性的物质,故早期将焦痂切除,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及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严重烧伤并发急性肾衰竭经一次性焦痂全切除植皮后,临床症状好转,血尿素氮、血肌酐、内毒素、TNF、IL-1等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内脏并发症明显下降。
5.避免应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 全身或局部不用用有毒性的抗生素、大面积创面慎用对肾有毒害的消毒药物等。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库存时间较长的血,尤其对于已有肌(血)红蛋白尿的患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