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让受检者佩带一个动态血压记录器,回到日常生活环境中去自由行动,仪器会自动按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血压测量,提供24h期间多达数十次到上百次的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显示出2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工作的平均血压,每小时平均血压,以及血压升高所占比例,一定时间内血压升高的总和等,全面地反映不同环境下的血压变化。一、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
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动态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可以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
二、常用动态血压测量的参数
ABPM参数一般由电脑对原始血 压读数进行计算和统计得出。它们是: 即3个平均值加1个最高值和1个最低值:24h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一般规定6:00~22:00为白昼,22:00~ 6:00为夜间;亦有规定8:00~20:00为白 昼。6:00~8:00和20:00~22:00为昼夜交替过渡时间。
血压负荷值,即监测过程中收缩压或舒张压测量值大于正常参考值次数的百分率。目前,有的学者认为血压负菏 值大于50%可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一项指标。
血压随时间变动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1天划分为24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的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的曲线图。
曲线下面积,计算24h区间收缩与舒张压曲线下面积之和。各个时间区间的面积采用梯形面积法近似求出。血压负荷值和曲线下面积是血压升高幅度和时间的二维综合指标。
血压变异系数,采用标准差除以均值,分别求出24h、白昼、夜间血压变异系数,表示不同时间阶段血压波动的程度。
昼夜血压波动曲线,即连续24h测试的每个血压测量值所形成的曲线。一般血压应呈明显昼夜波动性,曲线呈长柄勺状
三、动态血压测量正常值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动态血压诊断标准,ABPM 测量的血压分为白昼(6 am~10 pm)与夜间(10 pm~6 am)两个阶段,动态血压的正常值推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标准: 24h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白昼均值>135/85mmHg、夜间均值> 125/75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尚未提供年龄和性别分组的正常血压值。
四、动态血压的临床应用
1.诊断高血压
识别白大衣效应和检出白大衣高血压,许多患者在诊所或医院内由医师或 护士检查时,偶测血压总是偏高。但 ABPM时血压正常。这就是所谓“白大衣”高血压,也称诊所高血压。约占轻型高血压的1/5。 ABPM有助于识别出 “白大衣”高血压。明确诊断临界高血压;诊断特殊类型高血压:如老年高血压、盐敏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直立性高血压、夜间低/高血压等;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经ABPM发现,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具有不同的昼夜节律,原发性高血压与正常人相似,98.5%的患者 夜间血压下降大于2.00kPa( 15mmHg) 而继发性高血压66%的患者无明显昼夜节律变化。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夜间升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昼夜节律差异最大;而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移植术后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也很明显。ABPM可为二者鉴别诊断提供某些依据。
2、 判断高血压程度和评估预后
确定血压升高的程度,分析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增大,加重TOD。判断血压昼夜节律,估测靶器官损害程度和评估高血压预后。现已证实,左室肥厚(LVH)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 素,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LVH的相关程度;明显大于偶测血压,其中与24h平均收缩压相关性最好,表明持续性血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LVH的重要因素。另有学者报道, 夜间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幅度小于白昼10%的高血压患者, LV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表明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以及昼夜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负荷过量,容易导致和加重LVH的发生和发展。
3、指导抗高血压治疗和评价降压疗效
ABPM可区分不同降压药物的24-48h抗高血压效应及同一种降压药物不同剂型对昼夜节律的影响,能显示谷峰效应。依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不合理用药容易出现低血压而引发脏器供血不足,高峰不降压易脑出血及加重TOD。
4、 其它临床应用
诊断和研究特殊类型高血压:如IR机制,自主神经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等;分析血压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检出妊娠高血压;诊断和研究低血压:急性、慢性、体位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等。
5、促进临床研究
扩大临床研究范围,可涉及高血压理论、临床各方面;简化和改进科研设计;ABPM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能剔除白大衣高血压,无安慰剂效应,为临床检查手段。减少了随测血压的波动性。
五、哪些人不宜作动态血压监测:
1、需要保持安静休息的患者。如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及体弱多病的老龄患者。
2、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发热的患者。
3、有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房颤)的患者。 据说回帖可以升级,所以现在看帖必回!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