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法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案例分享
补肾法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案例分享撰述
顾明津 中医儿科医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副教授
林姿里 台北顾安中医诊所院长
?
引言
肾在中医藏象学说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临床上也确有许多疾病虽然发自不同的脏腑,但究其根本原因,皆因肾虚所致,补肾法也由此成为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生理特点的主要方面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先贤将此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具体而言,小儿五脏六腑皆属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其中肾为“先天之本”,各脏之阴,皆取资于肾阴的滋润,各脏之阳,均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北宋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肾主虚,无实也”及“肾为真水,有补而无泻”的理论,迄至明万全的《育婴家秘》说:“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对小儿肾虚进一步加以肯定。故即使在生理情况下,小儿也因肾气未盛而“肾常虚”,在病理状态下,小而较成人也更易出现肾虚的表现。所以,临床应用补肾法,对小儿而言,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近二十余年来,中医学术界对“肾精”、“肾气”、“肾阳”、“肾阴”的研究日趋深刻,但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的阐述,仍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看法。唯对肾精虚(肾精不足)、肾气虚(肾气不足)、肾阴虚、肾阳虚的病理变化及治法的认识一致,无根本差异。
一般而言,肾精不足或肾气不足是对无明显阴阳失调及明显寒热征象的症候诊断。由于小儿“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故临床表现多为在肾虚的同时兼有阴阳盛衰的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症状。据此,我们将儿科常用的补肾大法,归为温补肾阳、滋养肾阴及补益肾精,此三者互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尤以前二者最为常用。
?
案例分享
? 案例一
某女13岁,5岁开始患喘证,以后每年均发,冬春尤甚,短则十天半月,长则月余发作1次,西医诊为“支气管哮喘证”,经多方治疗未能断根。患儿面色晄白无华,神疲不振,夜尿多,平时头目晕眩,畏冷,脉细,舌淡苔白,为“肾虚喘证”,投肾气丸加减固本治疗。处方:
熟地3钱、淮山药3钱,
茯苓2钱、丹皮2钱
补骨脂2钱、党参2钱,
山萸肉1.5钱、巴戟天1.5钱
熟附子1.5钱,肉桂1钱,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后停药,以后未再喘。
说明:喘证的发生,虽然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但以小儿喘证而言,肺肾气虚最为多见,常因肺气虚弱,卫外功能不固,感受外邪,引动伏痰而发,或久病伤肾,肾气不足不能纳气作喘。故我在扶正固本治疗时,重在补肺补肾,肺肾同治而又有所偏。
如平素表阳不固、容易感冒,感冒必喘,或遇劳则喘者,重再补肺益气固表,佐以补肾纳气,以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减:红参2~3钱﹝或党参3~5钱﹞,白朮、黄芪、巴戟天、麦冬、菟丝子各2钱,五味子、防风各1.5钱,女贞子4钱。
肾阳不足,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或夜尿频数,遇寒易喘,喘则额汗出者,重在补肾纳气,佐以补肺固表,用肾气丸加减:怀山药、山萸肉、黄芪、巴戟天各2~3钱,丹皮、熟附子各1.5钱,桂枝1钱。
遗尿者加金樱子2~3钱,水煎服,每日或隔日1剂。一般连服3~6个月。实践证明,治小儿喘证,欲求治其根本,在不发作之时,扶正固本是极其重要的措施。
?
案例二
某男7岁,动辄出汗,出汗一般以上身为主,身热面红,上半身及“心口”出汗,轻则手心潮润,重则湿透衣服。口干喜热饮,畏冷形寒,喜着厚衣,平常较怕冷,容易感冒,或伴有疲乏,胸闷,腹胀,心悸,短气,食欲不振,小便色清而较少,大便溏薄,舌质淡白。此乃肾阳虚衰不能固表,法当温肾壮阳,固表止汗。处方:
淫羊藿5钱、浮小麦5钱,
熟地3钱,茯苓2钱,
丹皮1.5钱,淡附子1钱
山茱萸1钱,官桂5分﹝分冲﹞。
服7剂后,诸症显减。续服7剂,复如常人。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说明:
对此类患者,用固表止汗剂如牡蛎散、玉屏风散等不易取效,当温补肾阳以治根本。用肾气丸合二仙汤化裁治疗,取效甚捷。
? 体会与展望
温补肾阳法和滋补肾阴法虽各有侧重,却互有联系。推本溯原地看,《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阳也”,是温补肾阳法的立法要旨;《灵枢?热病》说“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滋补肾阴法建立依据。汉张仲景制肾气丸,补阳药与补阴药合用,以阴中求阳、育精化气,成为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剂。宋钱乙从肾气丸中减附子、桂枝,滋补肾阴,兼清虚热,原治小儿囟门不合、“五迟”而肾虚者,后世扩展运用,成为补阴的基础方,许多滋阴补肾的方剂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由此可见肾气丸不仅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也是补肾的基础方。从临床遣方看,滋补肾阴大都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及大补阴丸等,基于阴阳互根的认识,此类方中常配伍补阳之药,使阴有所化,并藉阳药的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温补肾阳大都选用肾气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等,方中以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苁蓉、鹿角等温补肾阳的药为主,根据“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理论,常配伍补阴药,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藉滋润制温燥。所以从本质说,补肾法从来就是阴阳双补,温阳与养阴同用,只不过略有侧重而已。
楼主,不论什么情况你一定要hold住!hold住就是胜利!
膜拜神贴,后面的请保持队形~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谢谢分享
赞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