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都临床执业医师导学讲义(顾艳南)
一、分型FAB分类法将急性白血病(AL)分为AML及ALL两大类,AML共分为8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L1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L2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L3型,即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质嗜碱性,染色深)
二、临床表现
(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1.贫血
往往是首起表现,呈进行性发展,常与出血不成比例。临床上可表现出一些贫血症状,如苍白、乏力、心悸、气促、水肿等。
2.发热
继发感染是发热的最主要原因,感染可发生于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有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
3.出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二)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
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2.骨骼和关节胸骨下端局限性压痛,关节、骨骼疼痛。
3.眼部粒细胞肉瘤或称绿色瘤,以眼眶部位最常见。
4.口腔和皮肤M4和M5型可出现齿龈浸润,皮肤粒细胞肉瘤。
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以ALL最常见,轻者头痛、头晕,重者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6.睾丸无痛性肿大,多为一侧性。多见于ALL化疗缓解后的幼儿和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的根源。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高,超过10×109/L以上者,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可正常或减少,低于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
2.正细胞贫血。
3.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
(二)骨髓象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1.增生Ⅰ或Ⅱ级,粒红比值↑。
2.某一系列的白血病原始和(早)幼细胞至少在30%以上。
3.白血病裂孔现象:细胞都停滞在原始和(早)幼细胞阶段,而较成熟中间型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4.正常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5.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Auer小体见于急粒、急单、急粒单,但不见于急淋。蓝细胞多见于急淋。
(三)细胞化学染色在分型中的意义:
过氧化物酶(POX) 急粒(+)、急淋(-)
非特异性酯酶(NSE) 急单M5(+),能被NaF抑制
糖原染色(PAS) 红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
(四)免疫学检查
(五)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六)血液生化改变
血清尿酸浓度↑,甚至出现尿酸结晶。
出现CNSL时,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蛋白质↑,而糖定量↓。
四、诊断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
(二)鉴别诊断
1.急性白血病与MDS鉴别:(1)MDS突出表现为病态造血;(2)MDS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 <30%;(3)MDS骨髓活检出现ALIP,有利于辅助诊断MDS,且与预后有关,有ALIP者预后差,易转为白血病。
2.急性白血病与急性再障鉴别:急性白血病可表现三系减少,但可出现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30%。再障患者外周血NAP升高。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同时给予化疗和水化。
2.防治感染住层流病房或消毒隔离病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生素治疗。
3.成分输血支持
4.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鼓励患者多饮水,最好24h持续静脉补液。
5.维持营养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二)化学治疗
1.目的:达到完全缓解,延长生存期。
2.完全缓解标准
(1)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2)血象 Hb≥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3)骨髓象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单核+幼单核或原淋巴+幼淋巴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4)初诊时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消失。
能下载书吗?购买的话价格多少?
是下载的么? 没有隐藏的东西嘛?
{:23:} 谢谢您的分享,医梦园有您更精彩! {:39:}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