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A1型题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1.E
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素问?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答案: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防重于治
答案: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C.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D.对事物矛盾双方的概括
E.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事物
答案:10.E
1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交感
答案:11.A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
A.阴阳的相互对立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的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的相互平衡
答案:12.B
1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答案:13.B
14.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运动
B.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C.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
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答案:14.E
15.适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答案:15.C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答案:16.D
17.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阳中之至阳
答案:17.B
18.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答案:18.C
19.最易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阳病
答案:19.A
20.最易导致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盛格阴
D.阳损及阴
E.阳胜阴病
答案:20.B
21.适合治疗阴偏衰的治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答案:21.A
22.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阴
D.阳病治阳
E.阴中求阳
答案:22.A
2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23.D
2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答案:24.C
2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旺
答案:25.C
26.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26.C
27.五行中,具有“炎上”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27.B
28.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答案:28.A
29.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29.A
30.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0.A
31.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相生相克
D.相乘相侮
E.乘侮制化
答案:31.C
32.五行相生关系中,木的“我生”是
A.木
B.土
C.火
D.水
E.金
答案:32.C
33.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33.E
34.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4.E
35.五行中,“水”的“子”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35.B
36.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我克”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6.A
37.五行相克关系中,水的“克我”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37.C
38.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A.土
B.金
C.水
D.木
E.火
答案:38.D
39.水的所不胜是
A.木
B.土
C.火
D.金
E.水
答案:39.B
40.“木火刑金”是指
A.肝火灼伤肺金
B.心火灼伤肺金
C.心肝火旺伤肺
D.肺阴虚,心火旺
E.肝阴虚,心火旺
答案:40.A
41.以下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肝病及心
B.心病及脾
C.肺病及肾
D.肾病及脾
E.脾病及心
答案:41.E
42.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相传是
A.心病及肺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心病及脾
E.脾病及心
答案:42.D
43.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A.肝火旺泻心火
B.肝火旺泻胆火
C.肝火旺泻脾
D.肝火旺泻肺
E.肺热旺泻大肠
答案:43.A
44.适用于“土壅木郁”证的治则是
A.抑强为主
B.扶弱为主
C.补母为主
D.泻子为主
E.母子同补
答案:44.A
45.“五志相生”中的“怒”所胜的志是
A.恐
B.思
C.惊
D.悲
E.忧
答案:45.B
46.五脏共同生理特点是
A.传化水谷
B.传化水液
C.储藏精气
D.传导糟粕
E.排泄水液
答案:46.C
47.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E.经络
答案:47.A
48.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E.经络
答案:48.B
49.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心血
B.心气
C.心阴
D.津液
E.精
答案:49.A
50.对血液运行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50.A
备考加微信:75798516 分享更多考试信息及试题。
以上文章由医梦园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www.exam76.com
|
|